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关于中国贫困的产生,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将贫困归因于外部环境,如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基于这种对贫困的理解,中国扶贫政策的重点集中于改善贫困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但这类扶贫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本文对贫困及贫困区的形成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解释,将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扶贫政策。为了使广大贫困区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政府投入巨大,且这种投入更强调其政治意义...
中国贫困区的形成,往往与所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侧重分析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环境特征、水源条件以及农户层面上导致贫困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导致贫困的原因,可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有诸多因素导致贫困的发生,本章侧重讨论导致贫困的个人因素。2012年本书作者之一樊明组织了涵盖全国内地31个省区市关于城乡居民收入的问卷调查,其中获得针对乡村居民的有效样本4362个。所调查乡村居民的收入包括务农收入和非务农收入,二者相加构成个人收入。笔者将总样本中30%的低收入群体定义为贫困人口,由此得到贫困人口的样本数为1308。将总样本数的30%作为贫困人口,是同...
自1986年中国实施现代意义上的扶贫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实行多项扶贫政策试图帮助贫困人口尽快减贫脱困,投入巨大。这些扶贫政策的扶贫效果如何值得关注,对于有显著扶贫效果的扶贫政策,还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看是否值得推行这项扶贫政策。本章研究所有数据为2016年扶贫问卷数据中自报为贫困户的贫困农民样本。这些样本中受访农民认为自己来自贫困户,这些农民被称为贫困农民,但有些贫困农民...
中国的“扶贫”其实是全民的扶贫,差别只在直接和间接而已,因而关心者众。网络上有不少言论,或许有所偏颇,但也不乏深刻之处。在调查期间,同学们听到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故事,其实故事大多平淡无奇,但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原生态,其中不乏令人深思之处。遇见一些令人感动的朋友,他们的想法大多朴素简单,但听来受益。笔者对其稍加整理,记录在本文中。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中国政府曾出台多项政策。这些政策本身并非直接针对扶贫,但如果这些政策能推动农村发展,必然也有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减贫脱困之功。为此,本文侧重分析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贫脱困的作用。如果作用显著,则可基于这一因素加大政策强度。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