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继承红军革命传统,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加快扶贫工作步伐——浅谈为实现红军长征时愿望,加快凉山地区脱贫致富的途径:(1)依靠政策倾斜,搞好基础建设;(2)立足自然优势,发展大宗农业;(3)把握发展契机,加强工业建设;(4)发挥经商意识,建好农贸市场。
改革开放20年以来,在中国取得的诸多成就中,应首推由于经济迅速和持续的增长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减缓。从1978~1984年,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到1998年,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减少到42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6%。中国贫困形势的这种快速变化被世界称之为“伟大的脱...
本文首先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方式的基本走势,分析支持这种变化的主要政策和制度因素。第二部分评述1986年以来中国扶贫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第三部分讨论中国扶贫开发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最后一部分探讨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新的扶贫战略中的问题。
尽管理论上脱贫与生态改善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我国贫困与生态脆弱性高度重合的地区,为求温饱的开发活动与保护生态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前者有经济效益,且产生很大的负外部性,却不必使之内部化;后者虽有极大正外部性,却同样不能使之内部化。这个格局源于脆弱生态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的利益是割裂的。能否通过制度安排来改变这种格局,使潜在的生态改善与脱贫一致性变为现实的双赢呢?本文从一个案例...
李强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240千字。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农村扶贫的回顾和展望。首先,介绍了1986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的演变。其次,介绍了1986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战略和主要措施评价。接着,分析了1986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成效和问题。最后,总结当前扶贫面临的形势及21世纪扶贫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文章首先厘清了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的概念。其次,详细研究了我国捐助活动的确定发展与现状。第三,文章分析了捐助活动社会化的可行性和社会意义。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的贫困状况,并分析了我国扶贫的阶段性。最后,文章从扶贫政策、对口扶贫协作等方面介绍了扶贫的有利形势。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