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2~2006年主要年份柳州市交通运输业务量
所属图书:山清水秀工业城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历程

1992~2006年产业结构状况

1993年以来,柳州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由表3-1可见,1995年柳州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2002年突破了200亿元,2004年超过300亿元,2006年达到434.39亿元。2006年与1992年比较,三次产业均呈增长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1倍。

第一产业平稳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l.26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5.78亿元,增长3.59倍。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30.61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79.11亿元,增长8.12倍。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8.58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49.51亿元,增长7.05倍。

由于改革政策驱动,产业结构不断改善,1993~2006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8年即1993~2000年处于较平缓的发展阶段,后6年即2001~2006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见表3-1)。

1992~2006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表3-1 1992~2006年柳州市生产总值(按当年价计算)

1993年以来,柳州市国民经济结构一直保持着“二三一”的发展格局,但各产业占GDP的比重略有变化。2006年与1993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0.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必须看到的是,第二产业在这14年中占GDP的比重一直居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