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城市、县(乡)和村完全小学学校基本建设经费来源构成
所属图书: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关键词:
学校撤并:政府应对农村生源减少的措施及其效率导向的动机探讨

随着城镇化加速,由于人口聚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明显差异,改变我国“依据行政区划”对地方教育进行布局的旧模式,即由“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布局理念转向按人口规模和转移趋势规划布局地方学校,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81.07%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其中初中阶段农村和县镇地区的学生数量占全国的79.93%,小学阶段则为81.68%)集中在我国县域范围,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对于全国学生数量的统计方式,将城市地区以外的县镇与农村地区称为“县域”。考察县域内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对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随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配合生源、师资与校舍等基本资源建设,撤乡并镇或在中心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乡镇或中心村办小学逐渐成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项“规则”。由于农村地区生源不断流失,按照“人头”下发的学校资金也不断减少,特别是偏远地区,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学校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明显低于国家办学条件标准的最低要求。越来越多,呈现办学条件越来越差,教育质量越来越低的局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以“适当合并”“整合资源”为主要施政意图的“布局调整”,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总体上看,虽然布局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出现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上学难、一些学校大班额、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及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等问题。对于这种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愈发朝不均衡方向发展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注意力转向地方政府的撤并动机和行为逻辑。范先佐(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