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有形的手”过于强大,则市场、社会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从简政放权入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此背景下,财政改革既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市场与社会关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财政改革的辐射性、引导性特征使之成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当前财政改革的主线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描述财政改革,并着重分析了当前财政改革的经济、社会及引导效应,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财政改革前瞻性分析。
<<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一、第二、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多个国家部委和省(区、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出版《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等著作;发表《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论公共风险》《公共支出范围:分析与界定》《农民“就业状态”:中国改革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力量》《公共化与社会化的逻辑》《在不确定性世界寻找确定性》《论中国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等论文。
崔泽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专业和方向是财政理论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