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文对“内蒙古草地整体上过牧”的结论进行了方法论的考察,认为不同类型经济区对应着不同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牲畜和草地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事实的忽视造成了“过牧统计幻觉”。其次,本文利用内蒙古五种不同类型经济区的数据,分别统计与计算了各自的牲畜头数,并将其与各种类型经济区草地面积相比较得出,内蒙古大多数草地上承载的牲畜量,没有超过理论承载量;从过牧的定义宏观地看,内蒙古多数草地不存在过牧问题。
<<
达林太:蒙古族,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楚日雅牧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了十多项关于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国际研究项目,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组织体系研究”,出版专著八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学。
郑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发表论文包括:《90年代中国环境污染损失估算》、《自由交换、自由权利与自组织行为——中国经济关系契约化进程》、《中国经济发展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共资源与公共秩序——有关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中国的环境与经济至上主义》。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关于资本部分)》、《深度忧患——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江河开发》(主编)、《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