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精准扶贫过程中个体面向的选择

  • 作者:祝建华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
  • 报告页数:20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8773字  
  • 浏览人数:108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精准扶贫对反贫困的政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面向的制度设计,能够通过家庭恢复自我发展的功能,在面临社会风险的时候采取合理的应对行动。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忽略了贫困家庭中个体的差异性,导致贫困测量以及目标定位的不精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贫困认识的深化,贫困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多维度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精准扶贫提出的“分类施策”的要求下,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这更加需要采取个体面向的制度设计,关注贫困家庭中的个体差异性,发掘可能存在的脆弱性群体,制定更为精确的贫困测量指标,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回应措施。因此,我们认为,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有必要采取统一的个体面向的制度设计,实现贫困测量指标的精准以及目标定位的精准。

作者简介

祝建华:男,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