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保护与恢复模式     检索到  99822  条相关信息

本文对异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农户生计的恢复力进行考察。在第一部分,本节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恢复力理论,构建了适合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生计恢复力指标体系,并结合陕南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背景,评价了当地农户生计恢复力,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陕南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整体较低,且搬迁户非搬迁户的生计恢复力有显著差异;...

作者:李聪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生态恢复。首先,介绍了我国的生态系统及其退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接下来,介绍了生态建设的误区。之后,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的做法。最后,介绍了其他有关实践。

作者:蒋高明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以河北省为例,阐述了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森林(封山育林)的演化特点、成功经验、培育管理模式,分析了内在规律、巨大效益,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

作者:腾起和 朱泽林 田魁祥 毕绪岱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洞庭湖是我国吞吐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集水湖盆调洪湖泊之一,也是宝贵的国际湿地资源“长江之肾”,对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物种保全、航运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岳阳市邻湖而建,拥有洞庭湖近3/5的水域面积,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地理位置最突出、湖泊功能最显著、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近...

作者:谢瑾岚 杨顺顺 刘敏 罗黎平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经济直接损失为7717.70亿元,公共服务直接经济损失为236亿元,生态方面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也影响严重。本报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灾情分析之后,整理了震后国家及四川省出台的有关综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住房、产业扶持、就业保障八个方面的政策环...

作者:郑长德 蓝红星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这为新时代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根本遵循。本研究在总结吉安市推进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深度融合典型做法的基础上,从优化统筹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参与体系、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作者:马回 王露瑶 陈思怡 李志萌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本研究关注汶川地震后灾区的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的本土文化保护,并根据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的特质选择了三个村落进行调查。地震的直接影响是生计方式受到破坏、物质损失严重和极大动摇了人们的信仰和观念。地震的继发影响将进一步使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生计方式改变,基于此的仪式生活和组织也将难以维系。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由于生计和文化的脆弱性,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将由于政府、旅...

作者:赵旭东 盛燕 罗涛 辛允星 牛静岩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本文主要从编制依据、灾区基本情况、总体要求、恢复重建的重点任务、重建资金、政策措施、实施规划等七个方面介绍了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

作者:青川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