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改革开放及市场化发展带来了中国财富的迅猛增长,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我国作为新兴市场,资产市场发育不成熟使得资产价格波动颇为剧烈,这种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财富配置状况,从而决定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布和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分布的状况会进一步增强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动。“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分配比例,创造条件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因此,如...
灾害是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种持久挑战。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灾害对经济系统的长短期影响、相应的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针对灾后恢复的经济政策制定。然而,在回答这些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之前,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如何刻画灾害情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效果?只有正确回答了该问题,才可能对于诸如“后疫情时代如何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新的特点。失业下岗增加、公费医疗等福利政策逐步取消、教育费用支出也以较大幅度增长,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书在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框架内,针对全国城镇居民的三次抽样调查数据,对收入、失业、医疗及教育支出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
揭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发生的深刻变化,首先应当以民生进步加以衡量。考察民生需求主要在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其间蕴含“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诸方面发展。2000~2019年,全国城乡综合演算的各类民生消费数据人均值持续明显增长,2019年居民总消费为2000年的7.78倍,物质消费为7.04倍,非物消费为9.56倍。物质消费比重显著降低6.72个百分...
2012年中原经济区财政收入和支出总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但非税收入占比偏大,税收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河南省财政支出总额全国靠前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在全国排末位形成强烈反差,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中原经济区内30个地级市的财政发展很不均衡,各地区居民所能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差别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背离。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拓展地...
国家大力实施“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策略以来,继2009年全国及各地乡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恢复性增长之后,2010年全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和人均值分别增长3.91%和7.68%,远远低于城镇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和人均值增长幅度;乡村文化消费需求的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城乡差距继续明显扩大。2010年全国总体乡村单行景气指数测算:历年纵向测评较上年明显下降,...
国家“十三五”规划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加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些战略目标应当实化强化为“约束性指标”,以更显著的民生进步迎接“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目标年到来。2000~2017年,全国城乡综合演算的各类民生数据人均值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居民收入为2000年的7.26倍,总消费为6.58倍,...
2000~2013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由300.29亿元增至2544.39亿元,年均增长17.87%。文化投入增长明显高于产值增长,但较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增长,也略微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同时明显低于教育投入增长,显著低于科技投入增长,亦显著低于卫生投入增长。文化投入占财政收入比明显低于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比,占财政支出比更明显地低于文化消费占居民支出比,公共文化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