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公共服务作为专用名词,进入中国人的话语范畴,并且迅速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政府治理的模式,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心;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与作用,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和谐的保障...
本章首先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及其能力建设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我国民族自治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最后介绍了提升民族自治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 随着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 学术界对与之 密切相关的一个主题, 即基本公共服务展开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 论。郑新立认为, 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 丁元竹认为,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是基 本公共服务; 陈昌盛认为, 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是基 本公共服务; 中国(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认为,...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是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从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
●公共服务资源分布长期具有不公平性特征,由于制度原因与社会发展滞后,这种不公平性更甚于收入的不公平性。●城乡医疗资源分布的公平性低于收入的公平,而且公平性在下降。我国省际间人均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双“贫乏”特征。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双低”,参保率城乡比约为4.5∶1,基本养老金人均受益水平的城乡比高于7.5∶1。●国民教育存在严重的起点不公平...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涉及准公共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在均等化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其排他性、竞争性和区域性受益的特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最低保障均等化模式作为现实起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财政体制的均衡能力,需要在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最低保障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均等化事权分工;从财权划分和转移支付两个方面加强财政体制均衡能力;扩大均等性转移支付...
本文主要围绕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的体系、客体、内容、主体、机制以及评价标准。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