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民转市民     检索到  43496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从初职单位性质、现职单位性质、现职雇用类型、非农户籍获得四个方面对农民子女“市民地位”获得与分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水平远远滞后于职业非农化水平,非正规就业是他们实现职业非农化的主要形式。实现了职业非农化的农民子女半数在个体私营单位工作,三分之一以上属于自雇劳动者,有固定职业且签订合同的比例不足20%。在户籍非农化方面更令人失望,1...

作者:李丁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本文内容包括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道路与模式选择、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战略设计和政策建议。

作者:吴宝华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天津市自2005年开始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先后分四批启动了54个试点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还迁村落共计695个,安置村民约108万人,规划安置区总建筑规模共约6000万平方米。这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型城镇化的最终成效。因此,本文以这些试点小城镇为对象,对天津市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吴宝华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本文主要论城镇化过程中拆迁农民市民化教育支持。首先,阐述了“拆迁农民市民化教育支持”的必要性,不仅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稳定。其次,说明了拆迁农民市民化教育支持的功能,拆迁农民追求并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离不开教育的引导与支持,教育帮助拆迁农民尽快融入城市,建设美好生活。然后分析了“拆迁农民市民化教育支持”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拆迁农民市民化教育支持”...

作者:黄帝荣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本文立足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资料,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多层次因果分析框架,探讨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的市民化选择及其异质性,以期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探究了本地村民入户城镇的影响因素,本地居民的回迁意愿以及外来常住人口的选择性市民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市民化的建议。

作者:张桂金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本文将从定量的角度,通过设计农民市民化的测评指标体系,评估当前农民市民化水平。

作者:吴宝华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本文以2018~2019年所收集的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系统考察制度环境、社会关系络、利益关系以及个体市场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民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解释。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证据,还能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张桂金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以2003年延庆县东小河屯“乡下有我一分地”项目为起点,市民小菜园、现实版“开心农场”在京郊地区逐渐自发地发展起来。目前,北京市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人民币,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市民对体验农耕文化、回归大自然以及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些需求的刺激下,“市民小菜园”项目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者:郭光磊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