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为改善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是“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在回顾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各地好做法、好经验,为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本文介绍了四川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系统+一库”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对耕地恢复、使用、监管的全链条信息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耕地保管结合,确保了“良田粮用”。本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解析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指出了四川在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落实、耕地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基地,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湖区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环境意识对促进农民自觉保护环境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把握农民的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了解现代农业技术扩散对农民环境认知的影响,本文对洞庭湖水稻主产区两个典型生态区域(平原生态区域和低...
2016年10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GB/T 33130-2016),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从标准的编制背景、重要意义、编制工作的难点与重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以期增加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并为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