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其次,利用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测算方法,选取201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借助系统GMM模型开展实证分析检验;最后,以产业结构生态化、绿色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即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任何“运动式”“一刀切”的减碳行动,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由此形成的谬误反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从全球趋势看,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必然的,但通过简单的层层分解推进实现的方式方法并非最优的。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
从非洲经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看,从1996年开始,非洲经济走出低谷,复苏趋势明显,至2008年一直保持中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在此期间,非洲的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贫困群体有增无减。按照人均日收入低于1.25美元的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数量反而由1996年的3.5亿增至2005年的3.8亿。可以说,非洲这种增长并非是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认为,经济体要实现工业化高级阶段的经济增长,就需要从以高储蓄、高投资为特征的马克思增长类型向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变。基于这一思想,本书首先测算了1999~2016年中国31省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报酬率变动,观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农业增长是否出现符合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基本特征。随后,本文使用了面板随机前沿模型...
县域条件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也将会产生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县域低碳产业发展路径、产业结构低碳化路径、能源清洁生产路径、能源结构优化路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碳汇林业建设路径、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低碳生态城镇建设路径、碳汇生态乡村建设路径等。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以及实证检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引进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探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曲折认识过程。第二,技术进步的来源与实现路径的认识和探讨。第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测度、评价与争议。在现有的文献中,我们或可找到不同学者对于上述三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