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外部公平     检索到  21604  条相关信息

可持续发展一直与外部性问题相联系,但外部性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甚至对外部性的界定也是模糊不清的,然而,这并不影响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性,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核心——“市场机制”,在公共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外部性问题至关重要。外部性在提出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经济学界众多的精英都不断涉足这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

作者:胡石清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重新审视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一要立足老工业基地自身的优势,以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为核心,制定老企业非市场性功能转移的政策,完善老企业市场功能的政策、产权多元化政策、大企业的培育和培育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政策;二要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均衡发展,扶持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发展;三要发展市场中介产业,将中介产业作为一个幼稚...

作者: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本文基于对效率和公平含义的界定和实现条件的分析,梳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变化,对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展开讨论。

作者:武鹏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家庭外部关系是一个和家庭内部关系相对应的概念,在本书中指“半漂式流动家庭”和“全漂式流动家庭”成员与其亲属、邻居之间的关系。前者既有建立在父系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族关系,又有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基础上的姻亲关系等;后者主要指由于地理上的临近形成的邻里关系。

作者:连芙蓉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中国能否以及如何建设福利社会?本文认为,按照底线公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道路。为论证这一观点,本文回顾了底线公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概述了底线公平制度结构、基本机制和原则,总结出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主要特点,认为据此可以实现社会保障的动态均衡,增强社会福利的自我维持能力,收到以较小成本获得较大福利、最大限度地防止福利依赖、大幅度地降低社会紧...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公平的发展,不仅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也有赖于落实公民应享有的各种权益,破除社会不平等,特别是机会不平等、 身份不平等、权利不平等。机会平等意味着无歧视性和非垄断性;机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人人都有获得资本、生产要素的机会;都有平等进入市场进行自由竞争的机会;都有在求学、择业、就职等方面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等等。

作者:肖巍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公平和发展,正如鱼和熊掌一样,人人希望兼而得之。其实,二者虽有相统一的一面,但又常常是相矛盾的。公平本身是有矛盾的。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如果坚持了起点公平,但因为每个人、每个地区的条件不同,结果未必公平;如果坚持了过程公平,但因为起始条件不同,结果也未必公平;如果坚持结果公平,起点或过程就未必公平。可见,三者之间,可能顶多有两者可以保持一致性...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传统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公平问题的研究上重点不一样,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公平主要是国家、区域和一国内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强调收入公平,属于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福利和资源分配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研究代内公平,主要指当代人之间的福利、资源分配和责任问题,更主要的是研究当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环境保护方面的...

作者:胡石清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