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首先回顾和评价1986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的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其次,回顾中国促进包容性发展的社会政策;再次,对中国政府实施的专项扶贫政策做简要回顾和评价;最后,介绍“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的减贫政策体系。
理想的社会制度将永远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到传统的制约。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之一,家庭或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出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中国自古便有“集人成家,集家成国”的说法(吕思勉,2007),这种“家国同构”的传统逻辑使家庭在中国不只是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单元,而且是秩序单元、教化单元和福利单元,并负有社会化和保护其成员的责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家庭制...
四川家庭政策需求强烈,但现行政策对家庭整体支持不足,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和含蓄性、应急性问题。本报告立足于四川家庭变迁及发展现状,构建了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家庭政策体系,提出家庭政策实施需整体赋能家庭功能,综合全面保障家庭发展,以家庭价值促进代际友好,并将“一老一小”问题作为家庭政策实施效能的重点抓手和优先路径。
近代以来,中国家庭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蚀下,中国从一个封建农业社会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很多的有识之士指出,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制度或者家族主义(陈蕴茜,1997),而几千年中国社会慢慢形成的家本位思想是导致偌大一个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弊端。所谓的家本位就是把家庭或者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家庭利益高于个...
由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经历的是人口与家庭的双重变迁,快速而激烈的人口转变加快了家庭户变动的进程。就人口系统本身来说,稳定的超低生育水平、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剧烈的人口迁移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我国家庭户变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当代中国家庭户数量、规模、结构以及居住模式的变动都是在“少子化”或“独子化”现象相对普遍以及老龄化成为常态的情境下进行的,再加上人口迁...
中国正在进入社会政策时代,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维护农民利益、切合农民需要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必须承认和尊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的历史事实,重视农村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坚持农村社会政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地位。农村社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十大政策单元构成,在构建过程中要确立“底线公平”的价值理...
任何在家庭以外建立起来的社会政策都不能取代家庭的功能,只是政府以不同程度和方式对家庭责任的分担。而在中国独特的家庭变迁过程中,制度的缺失与政府的功利主义已使中国家庭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家庭发展的乏力正给现代社会的正常运作带来挑战。破解这一困局,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局部的、静态的政策调节或调整上,而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现有的家庭政策体系,以适应现代家庭与社...
本文具体描绘了乡村工业化的微观经营过程———家庭工业。家户经营是潮镇家纺产业发展的基础,家庭工业塑造了潮镇独特的经济生产形式和城镇化模式,潮镇在家庭工业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独特的生产链条和产业体系,家庭织布的核心特征是“生活生产不分离”,它使得家庭工业乃至整个家纺产业的生产组织过程有着极为特殊的逻辑。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工业化时代的家庭生产所具有的社会学意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