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户是农地的直接支配者、经营者与收益者,其农地投入行为直接关系到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大计。本研究从农地边际化视角,推演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决策机理与行为,设计确保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协同的利益机制,进而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农地边际化是在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农地收益下降或农地变得不再具有生产能力的动态...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过程,作为一种共同规范,制度规定了参与人可行的选择集,约束着当事人的选择和行为,决定了制度变迁动 力的大小及制度变迁何时发生,能否继续。农地制度作为农村的基本制度,其变革发展既会受到既得利益主体的阻碍,也会受到追求利益主体的推崇,相关利益主体间的长期博弈使得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形成了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交错相融的路径轨迹。
农地边际化的区域性、结构性及阶段性变化,将改变农户农地经营决策,加速农业生产资源要素在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优化配置。前述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在此背景下,本章站在全国及粮食主产区层面,对其农户农地投入行为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农地的概念及其分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日本将农地分为农用地和农用设施地(包括农舍、作物场地,灌、排水设施地,农路、耕作小路,防害设施地);中国台湾将农地分为直接生产用地和间接生产用地。尽管农地的内涵存在地区差异, 但耕地均被认为是农地的核心。结合中国农地分类系统,本书的农地特指耕地,且侧重于粮地。
社区服务系统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社区回归社会社区的过渡时期,企业社区服务行为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必须认识到企业办社会这个职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加深对社区服务行为的改革,研究企业社区服务行为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企业社区服务改革的新思路。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决定了农村教育事业投入的规模、结构与效益,决定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体量、速度与质量。改革开放40年来,深受宏观社会背景变化、财税制度变革影响,农村教育投入体制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嬗变历程、问题与挑战以及博弈动因,有益于进一步总结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建设经验...
企业捐赠款物在国内慈善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突发性的灾害救助还是常规的公益慈善事业,企业界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也贡献了专业的服务技能及员工的志愿时间。本文对2009年的企业捐赠行为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与自然灾害频发的2008年相比,2009年企业捐赠款物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在慈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在企业数量和捐款数量中...
本文概括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投入的三种模式。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