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介绍了了高速公路建设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指标、价值与意义、评估方法和分析特征等内容。
在国家《生态补偿条例》的制定上,发改委也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有:第一,完善和加强环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框架(或者至少在行政和管理方面不出现新的冲突);第二,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预见性,如有可能,可影响中国整个环境管理机制改革,特别是在流域管理方面。针对这些挑战,本知识产品对《生态补偿条例》中水资源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三点建议。
本文认为,使用MRMs,可以实现对耕地保护支付意愿量化的综述性研究,不仅仅能够扩展MRMs在价值评估领域的应用,更能服务于我国包括休耕在内的耕地保护实践的需要。本文对建立的Meta回归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函数得到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且通过了配对t检验、相关性检验、平均偏差分析、参数的约束检验,因此认为本书建立的MRMs是...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补偿标准。本文根据环境经济学的效率准则和科斯定律建立了我国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两种方法,即基于上游源区生态保护成本的估算方法和基于源区为下游提供水质水量服务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法。从以上两种估算方法计算出的东江源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20.35亿元/年和15.87亿元/年。
生态有偿服务机制是一种灵活、简单、有潜力的补偿机制,它通过生态服务使用者向服务供给者付费而形成。流域生态有偿服务机制通常包括补偿上游土地管理者的市场机制,旨在维持或改变那些影响下游水资源供给的土地利用方式。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这种较新的补偿机制。
在2009年底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海南的发展做了六大战略定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六大战略定位之一,要求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并提出“继续推进海防林恢...
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蓄水、保水、防止泥沙淤积、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有巨大作用,对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起到了屏障作用。如1982~1985年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对我国“三北”防护林的多种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其结果是:防护农田增产效益的年价值为10.2418亿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效益的年价值为3.28...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