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通过对乐施会城乡循环流动行动研究项目和农村社会学习网络建设两个案例的论述,思考了行动研究中研究与行动结合的问题。文章提出的经验包括:首先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关系;其次研究者需要学会妥协;再次,在行动研究的各个环节,均需要通过充分的参与来保障各方行动研究的主体地位。在NGO的试验行动中,也需要学者的参与对行动过程的观察,甚至参与到关键的行动中...
在我们考察合作行动时,来自政府之外的社会治理力量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合作行动者,其中,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正在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大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而在今天,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种不同证明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的此类活动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新型的志愿...
过去20多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程有许多经验可以进行总结。一方面中国教育发展成绩斐然: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趋向普及;高等教育迅速大众化。另一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巨大,贫富之间和阶层之间教育不平等突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未能解决,等等。联合国发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后,中...
就现实来看,组织是共同行动体系,一切共同行动都不得不求助于组织这样一种形式。就工业社会的情况看,组织之所以能够成为有序的和有效率的共同行动方式,是因为规则于其中发挥着作用。所以,一切组织都需要求助于规则。特别是官僚制组织,把对规则的建立和应用诠释到了极致。尽管规则带来了朝向行动目标的一致性,使行动者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协调,但规则毕竟是一种压制人的力量,它使人...
本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实践者能够运用参与是行动研究这种思想和方法来明确行动的方向和直接指导自己的工作;如何有效地支持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和发展。顾名思义,参与式行动研究的性质是参与,研究与行动。本书详细记录了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培训过程,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及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与我们共同思考什么是参与式行动研究,以及如何具体实施...
国家行动不同于国家运动,后者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和短暂的运动式特征,令国家成为无情碾压个人自由的“碎颅者”;而前者则更关注国家在回应公共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具体能力,要求打破制度框架对治理行动的重重束缚,强调“干中学”和“非期然后果”带来的革新可能,帮助国家成为一个将人们从层层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碎镣者”。正义的国家行动应是带有伦理属性的、相对温和的国家行动...
2009年是公民志愿者行动承上启下的一年,经历汶川地震志愿者救援行动和奥运志愿者行动后,志愿者行动更加有针对性地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自身服务能力的匹配,更趋专业化,志愿组织的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公民志愿者行动务实规范,朝着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志愿组织也更加关注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在志愿组织的层面上尝试整合相关组织成立枢纽型组织,大胆进行组织创新;公民志愿者行...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贫困问题是中国贫困研究的主题。城市由于各项制度的保障,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结构性贫困,充其量只有一些由于个人原因而陷入贫困的,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工作能力和家庭支持的“三无”人员(Guan,2003:78)。随着城市改革的推进,因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而诱发的贫困正在改变着城市贫困的构成。由于个人原因...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