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有关社会法学的理论研究好比一块正待开发的处女地,只是刚刚破土动工而已。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康社会的政治表达。其次分析了小康之后的权利诉求与后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对2011~2012年贵州省法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2011~2012年贵州省宪法学、法理学、法律史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民族法学的研究的现状。
1.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2013 年务虚会暨西南地区外事工作会。1 月7 日, “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2013 年务虚会暨西南地区外事工作会” 在贵阳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刘飏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贵州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温杰到会致辞。中国法学会外联部, 中国法学学术 交流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 重庆市法学会, 四川省法学会, 云南省法学会...
在西方,女性主义法学是一门研究两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状况的法理学分支。它是女性主义与批判法学相结合的产物,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从批判法学中分立出来形成独立的法学流派”(马姝,2013);作为一个新兴法学流派,女性主义法学注重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传统法学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解构,通过不断推动法律改革,健全女性权益的社会保护机制(马姝,2...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也表示会尽早将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理论界,水污染防治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
中国社会法学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推进而诞生和发展,其虽为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但却最能体现当今时代主题,最具生命力。三十年来,社会法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伟大实践,力求发挥理论的解释力、批判力和建构力,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法学的学术成就加以系统盘点和梳理,主要有以下理论贡献。
基本权利体系的系统论视角的重建困难重重,绝非坦途,内部视角的重重困难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质疑,对于更深入的研究而言或许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当下系统论法学的发展为基本权利与宪法教义学所提供的外部环境,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机遇。我国基本权利研究领域已有诸多学者抓住了机遇,正在开辟全新的视角与研究道路。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