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三板斧,大棚旅游与光伏,带动群众同致富,携手共奔小康路”,这首打油诗是灵璧县渔沟镇产业扶贫的现实写照。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渔沟镇立足发展实际,针对贫困现状开展深度调研,为突破发展瓶颈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立了“扶贫产业园、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三大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力引擎。
郑楼村是渔沟镇的一个贫困村,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但多为分散种植,规模较小,农户长久以来收入不高。郑楼村为省委宣传部帮扶村,在省驻村工作队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多方筹集资金,于2015年和2016年分两批建设了1002亩的大棚种植产业园,并于2017年建设了扶贫蔬果包装厂,逐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园辐射带动下,村内100余劳动人口实现就业,村民们种植收入和务工收入实现双增收。郑楼村扶贫产业园不仅解决了一个村的产业发展,还为周边村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渔沟镇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郑楼村先进经验,一批扶贫产业园正在孵化培育中。
光伏产业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这一新兴产业具有维护成本低、收入长期稳定等优点,光伏扶贫工程正蔚然兴起。渔沟镇位于皖北地区,属于华东平原,全年日照时长超过1200小时,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质环境。渔沟镇瞄准这一产业发展突破口,大力推广发展光伏产业,为脱贫攻坚添装新动力。
渔沟镇优先选择三个贫困村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共计建设了540KW的光伏电站,年收益19万余元,效益明显。见到效益后,该镇逐步将光伏扶贫模式向更多村推广,目前,全镇已建设光伏电站14个,共计1137KW,年收益高达40余万元。2018年,渔沟镇还将投入资金在三个贫困村优先增加建设每村500KW的光伏电站,2019年将在全镇范围内实现光伏电站全覆盖。
“声如青铜色碧玉”是对灵璧磬石的赞誉,渔沟镇是磬石的唯一产地,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渔沟镇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做起了文章,带领群众走上旅游致富之路。渔沟镇积极整合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了“天一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美丽乡村”三大旅游景点,打造了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建设了可容纳1000人次的停车场等其他配套设施,每年吸引各地游客2万多人次,促进了域内餐饮、零售业的发展。目前,渔沟镇正在筹划将本地旅游景点和汉文化旅游、钟馗故里等景点结合起来,构建起一个集聚传统文化、自然资源、现代农业等多要素为一体的旅游圈,全力做大旅游扶贫产业这块蛋糕,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内容时间:2018-07-0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