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队长”刘伟和副乡长李举举研究制定帮扶工作措施及计划
“真不易”陈真与村干部核算全村年收入情况
“雷先锋”雷磊带领审计厅双联干部入户调查
“真扶贫”甄世磊为村上留守儿童过“六·一”
“土文明”李文明与村民一起查看药材品种
“涛声依旧”张仲涛与村民交谈
“赵大厨”赵翊丞入户调研
周子皓召集村上党员召开两学一做动员会
刘伟,43岁,省审计厅外资审计处副处长,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三年时间,在该乡姚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人称“刘总队”;
雷磊,42岁,省审计厅科研培训中心高级审计师,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一年时间,在该乡民寨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雷先锋”;
甄世磊,40岁,省审计厅社会审计核查处主任科员,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一年时间,在该乡苏赵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真扶贫”;
张仲涛,38岁,省审计厅金融处主任科员,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一年时间,在该乡程义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涛声依旧”;
李文明,35岁,省审计厅电子数据审计中心副主任,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一年时间,在该乡庙川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土文明”;
赵翊丞,34岁,省审计厅企业处主任科员,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三年时间,在该乡哈拉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赵大厨”;
陈真,32岁,省审计厅投资一处干部,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三年时间,在该乡荞岔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外号“真不易”;
周子皓,28岁,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干部,来到静宁县原安乡驻村帮扶近一年时间,在该乡吉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人称“小皓皓”。
今天,记者要写的是以上“入山下乡”帮扶脱贫的城市“八兄弟”。
写他们之前,先谈谈原安乡的情形,也就是“八兄弟”为之抛家别妻坚守奋斗的主战场。
(一)
原安乡,位于静宁县北部山区,是全县最偏远、最贫困和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东北部8村与宁夏西吉县接壤,群众地畔交邻。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有14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636户1.8万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8.8万亩,人均近5亩,虽土地面积宽广,但气候冷凉,群众历来广种薄收。
就全县南北乡镇人口经济社会整体分布状况来说,显然,原安乡属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贫困大乡。
结合静宁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南北互补均衡发展,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12年开始的双联行动和去年启动的精准扶贫政策大背景下,原安乡有幸得到了省审计厅等单位的联系帮扶。自2012年双联开始至今,原安乡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乡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底的1190元增长到2015年底的3280元。而那些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在逐步地发生改变,贫困人口的整体人居环境,随着审计厅的倾力扶持,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四年来,审计厅累计向原安乡下派双联干部1000多人次。从厅长到普通干部,全厅25个部门轮流深入原安乡,无一例外。按照厅内规定,除了像刘伟“八兄弟”这样到原安乡来常驻的干部,审计厅各处室其他双联干部每人每年必须完成到村4次、驻村15天的双联工作任务。
村部就是他们临时的家,而大多村部都是他们这些被本地人称作贵人的省城干部2012年来之后才建成的。建好村部,吃住在村上。时间一长,像当地老人说的那样:“这些城里来的娃娃们,言行举止,俨然已是半个原安人了!”
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白文晖上任伊始就来原安调研时,感叹最多的是原安乡虽条件艰苦,但基础设施建设搞的很好。看得出来,厅里的干部虽然很忙,但双联的事没有放松过,派驻到村挂职的干部虽然都是年轻优秀的小伙子,但他们已经土的不能再土了。记者采访中发现,八兄弟话里话外全是原安乡的双联工作,说得最多的是村民的难肠事!
(二)
八人中,除了李文明和陈真外,其余六人都有从军经历。另外,周子皓、李文明、张仲涛、甄世磊及雷磊来原安乡近一年时间,刘伟、赵翊丞、陈真均已驻村近三年,真如当地人所说,都变成原安人了!
年龄最大的刘伟,是他们的“总队长”,大家惯称“刘总队”,他不但是八个人工作上的“头领”,也是大家生活上的“管家”。“是个爱操心,冲在最前面的人!”几人异口同声评价刘伟。
刘伟来原安乡三年了。三年来,他所帮扶的姚河从当初的破烂村变成村容整齐、村貌靓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样样齐全的新农村。而刘伟驻村帮扶的事迹在得到当地老百姓传颂的同时,也被甘肃日报头版以“姚河村有个马向阳”为题给予报道。
回忆初来乍到那会,刘伟和赵翊丞、陈真三人相视一笑。“其实,刚来那会,一看村上的情形,真的有些懵。”对于一些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初涉寒山瘦水、穷乡僻壤的大山深处,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原安农村的生活条件丝毫不觉得夸张。但军人出身的他们,在村上转了一圈后,很快回过神来。
“得抓紧时间改变乡亲们的生活现状!”具体办法呢?首先,他们经常找乡领导和村两委班子交流,力图将村上的情况尽快理出个头绪来,给自己和贫困村制定出一份符合实情的科学规划。
接下来,如何做家访?如何提升自己基层工作的能力?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急是什么?都是他们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习惯了机关里数据思维模式,基层的工作确实不好搞啊!”几兄弟异口同声感叹。
那么,老百姓到底缺什么,需要他们怎样做才能帮大家改变现状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这些下派驻村的省城年轻干部在迅速适应当地生活条件的同时,很快摸清了各自所驻贫困村的底子。
老百姓没有收入来源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缺失严重是最大的问题。“八兄弟”看着乡亲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生活,很是“于心不忍”,联系到自己的城市生活,更加坚定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审计厅总体帮扶规划里面,他们用了心,尽了力。向单位、领导反映各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取注入项目资金激活大山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没路的地方修上路,把烂泥路改成硬化路,村村通、社社通,大山里接通了无数的“毛细血管”。建塘坝、压提灌,把自来水接到了厨房里。实施电网升级,接通动力电,多用几样电器,再也不怕跳闸了。茶余饭后,女人们在新修建的村文化活动广场跳起广场舞,老人们也有了打牌下棋的场所,年轻人时不时组成队,约一场篮球赛,整个沉寂的村子变得有人气了。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红顶白墙式的新民居。
单从面貌上看去,原安乡是变了!但最重要的变化是老百姓有了滚滚“财源”,有了“活路子”。原安乡海拔高,气候冷凉,不适宜苹果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在哪里?乡党委书记赵小灵谈到:“我们要巧借东风乘船出海,按照全县南部苹果北部梨的格局,持之以恒的发展好北部高海拔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增收产业。”2014年,姚河村首先规划建设梨园,时至今日,“八兄弟”所帮扶的八村已发展梨园1.5万亩。
(三)
其实,除了原单位协调项目外,八兄弟普遍发动了私人关系为所驻村争取外援。
八兄弟中才艺最好的“赵大厨”赵翊丞就多方动用自己的人脉,为原安乡先后争取到15万元的体育器材及40万元的体育惠民工程项目,为乡里的老百姓开展文体健身活动提供了场所。并联系省委党校的应届毕业生为哈拉小学捐赠了30余套校服。同时,联系“木易通讯”总经理、爱心人士杨先生结对帮扶村上的贫困学生尹金昌。
赵翊丞告诉记者,他所驻哈拉村有一致富能人尹小兵,在村上建有一家“阿兵农场”,主打散养珍珠鸡,尹先生还在县城南郊新开一家大型生态酒店。赵翊丞瞅准机会,向尹氏农场和生态酒店输送本村22名劳力。
别看周子皓、李文明、张仲涛、甄世磊、雷磊五人来原安乡才一年,但在工作上的那种拼劲一点也不差。外号“真扶贫”的甄世磊,发动朋友圈,得到省信用联社捐助30盏太阳能路灯,又通过省农牧厅联系到20盏太阳能路灯和30台太阳能热水器,并动员原安籍外出成功人士李维军回乡投资反哺家乡,计划投资50多万元修建农家活动中心。
甄世磊发现原安乡日照充足,在调研考证后,认为非常适合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于是联系多个部门,以苏赵村贫困户为试点,每户投资3.6万元,在每户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板发电。“如果成功,除了满足住户全年用电外,余电国家电网将以一度电0.95元的价格回购。农户每年大约能挣7000元左右。”甄世磊信心满满地说,倘若试点成功,将在全乡推广。
苏赵村民李顺勤,在甄世磊的动员鼓励下,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年养殖蛋鸡1.5万只,年产蛋280吨,目前已见效益。
“要不是甄书记当初协调省农牧厅和县农牧局给予10万元的合作社补助资金,让我们养蛋鸡,每年怎会有30万元的高收入呢!”李顺勤说,看到养蛋鸡致富这么快,已经有5户村民加入他们了,现在合作社共有社员10名。
今年5月份,张仲涛联系省信用联社为原安乡政府捐赠了5万元的办公设备,还联系甘肃银行为程义小学捐赠了一副篮球架,并为100多名学生捐赠了书包。
“雷先锋”雷磊亦是如此,四处奔走联系兰州男健医院、省交通广播电台和甘肃人保财险公司先后多次为民寨小学捐赠书包、文具、校服等物品。
“八兄弟”几乎都曾借助自己的人脉、发动自己的朋友圈为原安乡要资金、上项目……
(四)
曾多年分管双联工作的审计厅副厅长成荣生教导“八兄弟”:“你们离开了城市机关,深入大山工作,身上要少些浮华,多些朴实;少些书生气,多些实干者的务实。”
在原安乡干部群众眼里,相对刘伟等六人的行伍出身,“真不易”陈真和“土文明”李文明就显得“文”了许多,平时比较安静,但这不代表他们在工作上逊色于其他人。
“陈真,是真的不容易。”提起陈真的工作,乡党委书记赵小灵向记者感叹。
陈真2013年国庆节结婚不久,就撇下新婚妻子赴原安乡驻村帮扶,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团聚,而每次返回原安乡时,让陈真最内疚的就是妻子的不舍。“每次离别时,她的沉默不语让自己非常难受。”陈真说,为了工作,他只能藏起内心的柔情,决然地踏上返静班车。直到后来妻子整个孕程,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身边,留下妻子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孕妻生病住院,他却因工作繁忙连续一个月不能回家,只能在遥远的山乡里默默祈祷妻子早日康复。
如果说这些都还不算啥的话,最让陈真痛苦的就是孩子出生到现在已经快一岁半了,因为很少陪他,以至于每次陈真回家,孩子都不认识爸爸,总会因为突然出现的这个爸爸而大哭不止。
“他们八个人,就像战士一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非常守时守纪,给原安乡真的办下了实事,原安的干部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言语间,新上任的原安乡长张小萍真被这些外来帮扶的兄弟干部感动。
除了和其他同事一样开展常规工作,陈真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善于信息宣传。常常是“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三年来,其所写的工作日志及报送的宣传信息,在每日甘肃网、省直机关党建网、省双联办、省政府法制信息网、省审计厅门户网站发表、转载上百篇。而让荞岔村民特别兴奋的是,在陈真亲自操刀下,荞岔村开通了门户网,上面发布扶贫政策及村里土特产等交易信息,让一个大山里的小村庄在瞬时与外面的世界有了信息沟通。
据张小萍介绍,文而不弱的李文明,之所以外号“土文明”,是因为,原安乡接地气的基层生活,让他很快从一名文质彬彬的秀才变成了土里土气的乡村干部,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个文明的城市人,于是大家戏称“土文明”。
以“泥土”般厚实的精神,李文明对所驻庙川村深入实地调研,并撰写了一份近5000字的庙川村情调研报告。报告中,除了详述庙川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实况外,对庙川群众的致贫原因做了精辟入里的细致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做了详尽的规划。同时,附笔农民增收致富意见建议。
该县双联办负责同志在看过李文明所写的调研报告后,为作者的认真用心所震惊,当场表示要推荐发表,作为其他双联村干部的参考范本。
而为了来原安乡帮扶工作,与刚出生的儿子分别,饱受相思之苦的张仲涛,这一点和陈真称得上一对难兄难弟。张仲涛在省审计厅是一名计算机高手,即使现在属于原安乡驻村帮扶干部,还是省审计厅计算机审计培训班的老师,所以说根本顾不上家里。而在前段时间,静宁县扶贫办进行贫困户大数据自查时,张仲涛被请去充当“技术导师”,进行计算机数据筛查技术指导。
“看见张仲涛,就想起那句老歌: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乡党委书记赵小灵说,仲涛真像歌里面唱的那样,把一片真情奉献给了原安乡。
(五)
俗话说,你爱群众有多深,群众爱你就有多真。刘伟“八兄弟”和原安乡的父老乡亲已经结下了亲情般的深厚感情。
2013年,“总队长”刘伟和“赵大厨”赵翊丞在得知哈拉村村民尹明珍67岁的老伴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后,第一时间前往他家里慰问帮助,将患者送往兰大二院救治,并为患者联系到需要输入的紧缺血液。老人的儿子尹勇流泪告诉记者,虽然母亲走了,但刘书记和赵书记的帮助,为母亲的最后时光减轻了很多痛苦。特别是,在兰州治病的那段时间,他这个乡下人,对兰州一点也不熟,全是赵书记帮他们跑出跑进张罗。甚至连最后运送母亲遗体回家的救护车,也是赵书记帮忙找来的。
赵书记心里很清楚,尹家为了给老太太看病欠了8万多债务,除了在精神上为尹家人开解,鼓励他们靠养殖脱贫致富,在刘伟和赵翊丞的帮助下,尹勇靠着3万多的互助资金贷款,养了6头牛,在两年内已经脱贫。
“想到他们以后会走,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尹勇舍不得这么好的干部,因为在他心里,刘伟和赵翊丞已是半个原安人了。
姚河村马红院的老婆得了慢性肾炎,面对病情发展,患者全家束手无策。刘伟帮助他们介绍省城的名老中医,在中医治疗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检查发现病人的尿蛋白指标已经由三个加号下降成一个加号。
2014年,陈真得知村民程强胜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消息后,赶紧返回省审计厅,第一时间向厅领导和双联办报告相关情况,多方呼吁、积极协调,省审计厅联系医院专家为其治疗,还通过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争取治疗费4万元,并动员全厅干部募捐2.6万元善款,全部作为医疗费用。
2015年高考结束后,坷老村村民李冠伟的女儿填报志愿时,犯了一个非常容易脱档的错误,巧遇李冠伟父女的李文明,花了一天时间帮她权衡比较,为该考生选择了兰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专业,并被顺利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家人专程来向李文明报喜。
哈拉村的一位贫困户尹红兵为了脱贫致富选择了养殖梅花鹿,村第一书记“赵大厨”得知后,就前去了解实情,得知养梅花鹿市场效益非常好,但是,由于梅花鹿属于特种养殖,要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尹红兵嫌麻烦,就只养了3头梅花鹿。赵翊丞赶紧向相关部门咨询办证事宜,得知在10头以下养殖梅花鹿,可以不用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于是,尹红兵放心地扩大了养殖规模,养了10头梅花鹿。
只要提起八兄弟最终返城的事,姚河村村民田武周就会眼圈红红地哽咽着说不出话。“朝夕相处这么久,我们是真心喜欢这些拿老百姓当亲人的干部啊!”田武周告诉记者。
(六)
“要把双联点原安乡打造成审计厅干部锻炼培训的基地!”现分管双联的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继军掷地有声,“通过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不仅要让原安的老百姓得实惠,也要让厅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前些日子,雷磊帮村民靳耀斌、齐来宝家修房立木时,因抬屋檩把腰拧了!这几天在医院治疗呢!”民寨村小学教师成大牛告诉记者,雷队长来到民寨村以后,经常见他出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拾土豆,掰玉米,也常常帮村民修房建屋。
“希望他尽快走出医院,回到我们身边。”民寨村支书韩立学说,省审计厅的这些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从挂职以来,很快都“混”成了家家熟。谁家锅行里扣着几个碗,他们都一清二楚。
“就拿雷磊来说,别看他是城里人,处理基层百姓的琐事,还真有一套!”韩立学说,在村上遇见个孩子,雷队长都能喊出名字,并且知道是谁家娃。他时不时调节个婆媳关系,处理个邻里纠纷,整顿村两委班子,旧村改造中调解争执,禁羊护生态,都是一把好手。智擒假僧侣,带民救山火,为80岁以上老人过重阳……
“说不完,来民寨一年,雷磊完全把这当成了家,有时候半个月都不回兰州。”刚开始,村民们偷偷背后打趣他:雷队长该不会是没媳妇吧?
要说没媳妇,还真另有其人,那便是年龄最小的周子皓,八人中唯一的未婚青年。
“呵,只要小皓皓在吉林村工作一天,恐怕想找媳妇是难上加难。”了解实情的乡党委书记赵小灵故意开起了周子皓的“玩笑”,让他干脆找个原安姑娘算了。
要说谈婚论嫁,“小皓皓”也不算小,已经28岁了,本来年前在兰州谈了个女朋友,却因为周子皓远赴静宁工作,人家姑娘不乐意,又分了。
“周子皓,“虽然是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城市青年”,但从他身上,你根本看不到那些养尊处优的习气。”赵小灵说,年龄虽小,但周子皓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一点也不逊于其他几位大哥。他所驻吉林村,扶贫攻坚的力度很大,规划2016年底要实现整村脱贫。
“我将谨记单位和领导嘱托,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不辜负党和组织对我的期望,全力争取吉林村早日脱贫致富。”周子皓说,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线,他要上对得起审计厅的同事和领导,下对得起吉林村的父老乡亲。
八兄弟在原安乡极得民心,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除了常规工作,还负责服务和保障省审计厅分批次下来开展双联行动的几百名干部的工作生活。
“赵大厨,咱审计厅的兄弟们来了,准备掌勺!”听见张仲涛的喊声,赵翊丞像接到命令的士兵,赶紧为大家准备伙食。
“赵翊丞在部队上当过司务长,所以做起饭来是一把好手。每次厅里的领导干部下来开展工作,就辛苦他为大家起灶做饭,呵呵。”刘伟爽朗地笑着向记者解释赵翊丞外号‘赵大厨’的缘故。
……
采访结束时,炎热的静宁大地上空,孕育着一场大雨。“下吧,全乡新植的林果产业需要美美地喝些甘雨。”刘伟望着天上的浓云说。
(文责/李娟淑)
内容时间: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