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静宁县司桥乡,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行走在乡上各角落,美丽乡村优化了居住环境,乡村旅游丰富了品质内涵......
近年来,司桥乡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整体要求,做足产业培育、基础建设等文章,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精心打造"美丽乡村"。
走进司桥乡南坡村,精心栽培的花圃错落有致,全新打造的景观亭即将完工,村休闲文化广场上,工人们正在忙碌作业,地砖铺设作业即将完成。
南坡村一社村民司福田这几年通过务果园和打工挣了钱,盖起了新房,闲暇时间在家练练书法,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从"挑水吃"到"水自来"。"之前我们村里人吃水,就在东峡水库担着吃,水上面漂的杂物,我们迫不得已仍然吃。自从搬过来,就在沟里担着吃泉水,现在自来水通了,在家里只要一拧水龙头,水就来了。"谈起乡村这几年的变化,司福田就娓娓道来。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进出难是司桥曾经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司桥乡为南皮村修了一座塘坝,硬化了全乡的通村路,群众的生活出行难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家乡这几年变化确实挺大的,无论是道路的建设,旅游设施的配备,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事实事,现在的司桥乡确实是‘绿水青山’。”司福田说。
据了解,南坡村按照抓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库区移民项目,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共硬化道路3.3公里,修建运动场地7200平方米,修建小花园5处。
“‘十四五’期间,全村要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力争打造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环湖新农村。”司桥乡政府干部兼南玻村党支部书记谭翱飞说。
近年来,司桥乡党委、政府以悬镜湖生态休闲观光示范点等的建设为支点,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牟沟村为例,司桥乡依托悬镜湖独有的水资源优势和县城十分钟交通圈的区位优势,在该村前咀社修建占地面积30亩的生态旅游基地,铺装人行步道3000平方米,修建景观长廊2条、景观亭2座、种植各类花卉4亩,抚育退化林木10亩,栽植云杉、樱花等绿化树种3000株,全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县城“后花园”。
如今,司桥乡的泥泞路变成了"康庄道",苦咸水变成了"甘甜水",土坯房变成了"小康屋",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全乡1522户647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党委、政府将围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挖掘悬镜湖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让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司桥。"司桥乡人民政府乡长王幸福说。
内容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