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源头积石山县,是我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更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面对贫困的现实,今年,积石山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探索实施了安居扶贫、培育产业、技能培训、村容整洁的精准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安居扶贫居有其所
伴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石塬乡肖红坪村易地搬迁项目安置点,但见一排排新修建的两层居民住宅楼规划合理,设计独特,从山上搬下来的群众都住上了别墅一样的小洋楼。村民范忠义告诉记者,他家以前住在山上,生产生活都相当不方便。乡上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后,他花了20万元,修建了小二楼,现在什么都方便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清说:“肖红坪村易地搬迁项目有效改善了152户841名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住房难、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搬出大山奔富路一直是山区贫困群众的梦想。随着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广大贫困山区群众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县上统一规划、设计、施工,高标准实施石塬乡苟家村、关家川乡宁家村等11个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群众456户2256人,配套建设养殖暖棚、基础设施等项目,确保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在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的同时,该县全力改造农村危房,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完成9144户危房改造项目,全面消除了大数据平台的D级危房。
如今,无论走到哪个村,都会看到有贫困户搬进新房。刘集乡肖家村低保老人樊六成和他的老伴脸上挂满喜悦,他指着新建的房子告诉记者,我们原来住的老房子已经50多年了,夏天漏风漏雨、冬天冻手冻脚,今年,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修了新房子,有时候在梦中都能笑醒。”
培育产业 助农增收
“改变以往以冬小麦为主的种植结构,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侧油菜及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人均可以增收160元以上。发展壮大全村养羊产业,人均增收达到200元以上。成立合作社,制作布鞋、刺绣,人均增收500元。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使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新路子。”柳沟乡阳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安福雄说。
县扶贫办主任马占山说:“产业扶贫,只有到村到户,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改善,才能达到脱贫目标。”
没有产业,精准扶贫就是空谈。围绕贫困群众无钱、无技术、无门路的瓶颈制约,该县按照“一户一策、一技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今年,推广种植旱作农业25万亩,膜侧油菜5万亩,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制定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到2020年,县上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发展核桃产业。今年栽植核桃2万亩、花椒2.5万亩,完成核桃嫁接改良1.5万亩,全县花椒、核桃栽植累计达31万亩和13.7万亩,主产区人均增收2500元和500元;大力推广贫困户投羊入股分红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新模式,新建养殖小区1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户,全县牛存栏5.1万头,羊存栏23.6万只,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500元以上;把蜜蜂养殖作为富民增收的一项新型产业,在胡林家乡高关村和吹麻滩镇后阳洼村各示范引进蜜蜂养殖1000箱,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蜜蜂养殖业,拓展群众稳定增收的新渠道。
技能培训 提升能力
“别看我是个农村妇女,村上的瓦工培训我也参加了,今年就在家门口挣了6000多元,比男人们还挣得多呢!”石塬乡刘安村的张喜莲高兴地说。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该县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多渠道举办“陇原巧手”“陇原妹”、拉面师、电焊工、瓦工等精准扶贫劳务技能培训班,实现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有一个技能型人才,做到18个预脱贫村脱贫对象培训全覆盖,延伸拓展到35个预脱贫村和92个非贫困村,让群众做到“一通一算”。
让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学技术,就近就地打工挣钱,全面提升贫困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目前,已完成各类培训2.6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达10.02亿元。
村容整洁 树新形象
走进石塬乡刘安村,一幢幢民居整洁靓丽,一条条道路干净宽敞,新建成的文化广场基础设施齐全。
“往年这个时候,土堆、草堆、粪堆等杂物乱堆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今年,我们挨家挨户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对堆放的杂物进行清除,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支书何登伟说。
积石山县按照建设“无垃圾县”要求,突出环境卫生整治,对每个乡镇每年拨付10万元环境整治专项经费,在全县145个行政村设立了公益性岗位,在重点集镇增设了3名清洁工,开展了农村改厕、改圈、改灶、改庭院活动,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行为,实行全天候、常态化清扫。目前,全县已出动干部群众6000人次,出动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180辆次,清除乱堆乱放的草垛、杂物等200余处,清除拉运各类垃圾近100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给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治的生活环境。
村民何登贤说:“现在一大早起来,首先想做的就是打扫卫生,扫院子、扫门前巷道。卫生好了,心情也舒畅,干干净净奔小康多好啊!”
如今,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悄然消失。一个个如刘安村一样的村庄,组成了美丽的积石山县。
(转自:民族日报)
(尹始学 马瑞鹏)
内容时间: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