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力关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公路宛若玉带缠绕其间,连片的苗木培育基地生机盎然……初夏时节,漫步在关街村,农户们忙里忙外喜笑颜开,一股清鲜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临潭县冶力关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十大结合”,全镇干群齐心协力、聚力而为,下足“绣花”功夫,积极发动脱贫攻坚总进攻。2017年,冶力关镇脱贫114户,464人,退出贫困村1个,贫困发生率降至3.6%,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变,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群众逐步实现脱贫致富梦。
一是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冶力关镇党委在脱贫攻坚中,切实找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以七项机制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抓党建促脱贫”的重大意义,确保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以2016年度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全力在选优配强 “两委”班子上下功夫,将群众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选进“两委”班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换届共选出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2人,女性委员比例、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二是脱贫攻坚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制定“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川区发展苗木培育、山区发展药材种植和林果业”的发展思路。先后建成了葸家苗木、池沟苗木培育基地、小河苗区培育示范区, 建成岗沟村啤特果基地2000亩,完成观光油菜种植1.4万亩,退耕还林1.72万亩;积极鼓励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种养殖合作社54个,涉及农户320户1280人。2017年积极扶持86户预脱贫户发展土蜂养殖项目,养殖土蜂258箱,预计2018年产蜂蜜3870斤,户均增收1125元。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引导89户贫困户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经济创收18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通过“输血”变“造血”,先后有一大批特色富民优势产业落地建成 。
三是脱贫攻坚与劳务技能培训相结合。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积极与县组织部、农牧局、旅游局、人社局、职中及帮扶单位等部门衔接,开展种养殖、创业、品牌、职业技能、实用技术等5大重点培训项目。举办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班30余期,培训2079人;先后4次组织200多人赴陇西、渭源、首阳等地观摩学习中药材种植、刨挖、加工等技术,4年累计输转劳务12000人次,实现经济创收4800余万元;2017年,通过政府补助、个人自筹的方式,鼓励121名贫困人口完成了C1驾驶证报考工作,为今后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四是脱贫攻坚与金融扶持相结合。充分利用村级互助资金社资金、“精准扶贫”惠农贷款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当地信用社贷款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后劲不足问题,实现每个贫困户有1-2项种植、养殖、苗木培育、药材种植、农家乐发展等产业发展项目。全镇9个村级互助资金社,总资金314.3万元(政府扶持298万元,群众入股资金16.3万元),2017年底累计借贷328户,326.7万元,互助社运行率在75%以上;落实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贴息贷款422户1783万元,其余贫困户已完成贷款资料审核,预计2018年发放贷款;积极衔接当地信用社为600多户群众争取贷款5000多万元,使贫困群众实现了增收渠道多元化。
五是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力实施民居改造工程,先后对后山、葸家、洪家、池沟四村山区的560户群众实施了易地搬迁安置项目,打造出3个高标准集中安置点,使他们彻底拔掉了穷根;整合灾后重建、危旧房屋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对全镇所有农户房屋进行了重建和维修加固,对全镇329户群众住房特色化风貌改造和“五改”项目,住房安全达标率达98%。大力实施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使得村社道路硬化率达到95%。全面实施了人饮工程,使农村自来水入户安全率达100%。全镇电力覆盖率和通信覆盖率均达到100%。
六是脱贫攻坚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落实环境卫生“门前六包”责任,着力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标乱贴、乱停乱放、乱设摊位、无证经营、违规经营、拉客宰客、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9种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做到了用制度管理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全镇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显著增强,不断助力脱贫攻坚。
七是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任务,围绕规划配合完成了冶力关体育馆、省农村信用联社培训中心、冶海小区廉租房建设;镇区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场、集中供热管道铺设及选址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仿古一条街、冶力部落、冶海滑索等一大批项目,带动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特别是合冶路的通车,牙池公路、冶海至赤壁幽谷、黄涧子三条景区道路罩油工程的完成和国道248线的开工,使开启了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新征程。
八是脱贫攻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冶力关大景区建设,完成了对府前路、南北滨河路、洮州文化广场东西两侧400余户商铺及店面的风貌提升改造和牌匾更换工程;完成了镇区所有人行道大理石铺设和冶木河两侧大理石护栏更换工程;完成了望佛广场、亲水平台和健身步道等建设任务;高质量对洮州文化广场进行了维修,铺设了大理石,使其赋予了民族地方风韵;对步行街进行了“农耕文化+仿古建筑”的内涵式打造;积极引导全镇群众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共种植观光油菜1.4万亩。通过各大项目的实施为该镇群众依托旅游产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是脱贫攻坚与社会事业相结合。全镇9个行政村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全覆盖,为4个行政村五保户修建独家独院住房12套,做到了孤寡老人有房可居。先后为9个行政村高标准、高质量修建了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修建文化广场30处,配套篮球场20处,开办农家书屋10个,打造文化长廊5处。新建或维修村级小学4所,配套村级幼儿园2个,早教点2个,特别是葸家庄幼儿园的建设,开创了全州村级幼儿园的先河,2017年底全镇九年义务入学率达100%,经过努力冶力关镇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和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先进乡镇。
十是脱贫攻坚与驻村帮扶相结合。各级帮扶单位采取面对面宣讲、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按照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特别是选派的2名第一书记在挂职期间发起助学活动累计为冶力关及周边的八角、羊沙、石门4个乡镇的13所村级小学、幼儿园送去图书、玩具、文具、衣物等物品,为10所村级小学、6个村创建、完善了高标准图书室;为3所小学布置书法作品80余幅;购置安装了价值7000元的体育器材3套,路灯34盏;捐赠物资价值达到60多万元。积极协调“两州一县”有关部门项目发展资金和争取帮扶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为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增砖添瓦。
内容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