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临潭:交通铺就脱贫大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9  编辑:曹亮亮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密集成网、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70年;是交通运输业不断深化改革、向交通强国目标坚实迈进的70年。

70年来,临潭县和伟大祖国一同发展、成长、进步,一同走过了70年伟大而不平凡的历程。

百废待兴 栉风沐雨

据临潭县交通运输局资深工作人员披露,新中国成立之初,临潭县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县域内仅有1条岷夏公路,但由于路况差,汽车运输很少。

从1956年开始,县政府采用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式新建地方道路,先后建成了新城至冶力关、卓尼至术布、新城至洮砚桥、店子至洮砚桥、店子至总寨、古战至术布公路,到1976年底,全县有干线公路1条110公里,县乡公路9条206公里。共有公路桥梁10座、长513米,涵洞195道、长1562米。以省道岷合、新冶(定新)、县道合冶、店洮(陈店)、店总、岷洮、临北(羊临)、新石(东新)等公路为主的公路网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临潭县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公路建设工程,仅仅“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运输建设共完成投资9.5848亿元,其中省道S306线岷合公路(临潭段)二级升等改造建设项目,全长74.056公里(含新城支线20.057公里),总投资4.83亿元;省道S311线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建设项目,路线长度9.405公里,总投资1.5亿元;合作至冶力关二级公路(临潭段)建设项目,全长4公里,投资4000万元。

实施路网改善项目1项16.2公里,投资1450万元;通畅水泥路项目84项262.9公里,投资11223万元;通林区道路2项8.6公里,投资516万元;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5项,投资945万元;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工程安保项目6项,投资401万元;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工程危桥改造项目6项291万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11项,125.839公里,总投资9222万元,完成省道311定新公路灾后重建维修工程1项,投资4500万元。

扶贫攻坚 造福桑梓

“十三五”以来,临潭公路建设迎来了飞跃期。

临潭县把建设农村公路进村“最后一公里”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着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优化提升、生命安全保障、建制村公路“畅返不畅”项目建设,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实现建制村公路100%通畅。

交通的普惠让农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困境,迎来了“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行远路”的好日子。

道路的通畅给临潭的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特别是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18年底,县域内有国道2条156公里,省道5条107公里,县道5条111.4公里,乡道10条97.9公里,自然村组道路311条1293.86公里。通车总里程为1766.1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0.8公里,三级公路121.172公里,四级公路1584.188公里。公路密度为9.4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串串数字,一道道坦途,一座座桥梁,见证了临潭的发展变化,也见证着困难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的节节攀升。

现如今,临潭县16个乡镇的14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或水泥路,已然形成以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行政村公路和自然村公路为延伸的公路网,使得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创新模式 完善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临潭县总体谋划、各乡镇协调推进并全部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制定出台了《临潭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覆盖到县、乡(镇)、村的路长管理组织体系,对所有县道、乡道、村道等管护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实现“一路一长”,“有路必养、有路必管”。

在公路建设中以加强行业管理为抓手,以提升交通发展质量为目标,把工程质量摆在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是临潭县交通事业跨越发展的先手棋。

近年来,临潭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全覆盖,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廉政建设,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高度重视交通建设领域廉政建设,围绕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工程变更、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和治理,强化对项目的审计监督,防止出现腐败问题。

大力整顿交通建设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出借资质、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真正把交通建设项目建成廉政工程、阳光工程。

狠抓交通行业政风行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四风”问题整治,树立了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政府主管部门新形象。

和谐交通 小康愿景

临潭县公路运输发展较晚,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几乎所有物资由民间运输工具(木轮车、驮牛队)承担运送。1973年5月1日成立了汽车队,仅有4辆4吨解放牌货车;1975年购置客车1辆,开放了新城至冶力关班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资运输量的增长,汽车运输逐渐替代传统民间运输工具,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同时集体、个体汽车迅猛增加,运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运输市场竞争局面形成。到1991年,全县拥有汽车256辆,拖拉机250台,货车163辆,当年完成客运量6.85万人次。

此后,道路运输条件逐年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车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俯瞰丈量,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在温煦的阳光下犹如一条条银色的玉带,拥吻着整个乡村。

“从前一辆班车,汽油味十足,从临潭去趟兰州得整整一天时间。现如今,一天能打个来回了。”从客车司机杨师傅的口中能体味到这些年道路交通发展的便利性。

截止2018年底,全县共有客运班线28辆,货车421辆,出租汽车380辆,公交车193辆,教练车36辆,客运企业3家,城乡公交2家,出租车企业3家,货运企业2家,二类维修企业1家,驾校2所,三级车站1个,行政村停靠站点141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从业人员共计1200余人。2018年全年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18.9万人次,完成货运量10.1万吨。

大道如虹,长路放歌。随着S10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G248康乐至卓尼、S326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建成通车,临潭县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交通事业的不断追赶超越,也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能。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今天的临潭,交通网逐步扩大,路宽道阔,前景可期!


内容时间:2019-09-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