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渭阳乡:打造“光伏+” 立体农业助农增收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4  编辑:曹亮亮

今年,渭阳乡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和“六个十”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立体生产模式,将光伏发电和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约化产业园区,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

走进渭阳乡三川村光伏扶贫及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一排排高大的光伏发电板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亮。光伏板下面,或架设着一座座塑料大棚,或种植着一畦畦中药材。

今年,渭阳乡在三川村陈家川建成占地186.8亩、总规划容量448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乡上结合“六个十”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按照农光互补的形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多万元,在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了80亩黄芩标准化育苗基地和30座大棚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

渭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继明:以太阳能发电为主导产业,增强土地的使用率和土地价值,实施了两个板块的产业。第一个板块是种植、第二个板块是养殖,种植产业分为马铃薯原原种的繁育、中药材标准化育苗。

在塑料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马铃薯原原种。记者了解到,今年基地主要培育陇薯10号、陇薯7号和新大坪等7个原原种系列,由渭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定西市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基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当前采挖情况计算,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基地技术员 韩国忠:像50米的大棚,下苗在6.5万株左右,单株产量2粒。这样下来,一个大棚的净收入在1万元左右。

三川村建档立卡户王兰香今年4月以来一直在基地务工,从事马铃薯原原种栽培、管理、采挖和药苗基地的田间管理。她告诉记者,她不仅将自家的5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自己还长期在基地务工,加上年底村集体的分红,家里有了三份稳定收入。

渭阳乡三川村村民 王兰香:我家就住在对面,我的土地流转给公司种大棚,我在这儿打工,一天90元,一个月2700元。

据了解,目前,渭阳乡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带动渭阳、永吉2个乡17个贫困村640户建档立卡户,其中涉及渭阳乡8个贫困村320户,每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户均年带动收益分红3000元以上。同时,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和黄芩标准化育苗基地常年吸纳当地务工人员40人左右,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记者 常国栋)


内容时间:2019-11-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