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麦积区把农村劳动力输转就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务工人员素质,不断扩大输转规模,劳务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0.16万人,创劳务收入9.7253亿元。
一是明底子,强化基层建设,摸清弄准表册。不断强化基层劳务机构建设,每个乡镇都确立了一名正式干部担任劳务站业务站长,具体负责劳务统计 和就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劳务工作站按照“机构、阵地、人员、制度、工作”五到位的要求全部落实到位,379个行政村配齐劳务信息联络员,实现了区、乡、村 三级劳务信息网络,能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信息考察、技能培训、组织输转、跟踪管理、维权保障”一站式服务。底子清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 础,为全面掌握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组织区、乡、村三级劳务工作队伍,深入村组农户家中逐人逐户排查摸底,对23.2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实名登记,建 立了“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区一库”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10.16万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状况、就业情况实行分类管理、跟踪服务。
二是甩膀子,积极开展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确保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前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甩开膀子大力宣传。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将“春 风卡”、“农民进城就业指南”等宣传资料作为向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服务的有效载体,在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现场、乡镇农贸市场、庙会现 场等人员相对较为集中的场所免费发放,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3万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将举办招聘洽谈会的时间、地点、用工岗位 信息、相关优惠政策及工作情况向社会及时发布。积极开展“送信息,送岗位”宣传活动,深入乡镇,设置宣传咨询点、劳务招聘点,提供用工信息发放、就业政策 宣传、创业指导、维权援助等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正确分析自身就业条件,合理选择求职方向和培训内容。
三是“授网子”,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农民工春节前后闲暇的时间,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根据进城求职的农民 工、农村两后生、回乡创业人员等不同农村劳动者的实际情况,集中开展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与创业能力。引导企 业与培训学校合作办学,开展了校企联合培训、委托培训和订单培训。区人社、农业、扶贫、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借助各自项目,大力开展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实施了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培训项目,先后举办各类培训178期,培训农村 劳动力7995人。全面落实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工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力争使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四是铺路子,促进供需对接,推动转移就业。组织参加现场招聘,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天水市2015年春季湖北企业用工暨青年就业大型人力资源 招聘洽谈会,6370名农村劳动力同湖北22家企业签订了用工意向。同时深入乡镇在开展劳务宣传活动中,经企业同意举办招聘会代为招聘。加强区域合作,先 后邀请上海、湖北等地的用工企业、劳务中介机构负责人、劳务经纪人来区上,开展劳务对接,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书。在继续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劳务基地的基础上, 今年在湖北、山西等地新建劳务基地6个,不断拓展了劳务市场。鼓励回乡创业,积极实施了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通过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创业培训,落实扶持 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吸引、鼓励有资金积累和先进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今年已举办创业培训5期,培训学员554人,为183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 保贷款1830万元。
五是想法子,注重维权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区乡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涉及农民工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围绕劳 务输转的各个环节做好服务,建立和完善“输出前认真考察、输出中密切组织、输出后跟踪服务”的服务体系。举办针对农民工的劳务招聘洽谈会,积极推动劳务合 作交流,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重视以“两后生”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 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督促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集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 场秩序,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妇女、关心空巢老人的服务活动,解决学习生活、农业生 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内容时间: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