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天,和风送暖,阳光明媚。记者走进通渭县襄南乡瓦洒村被一幅幅美丽的新景象所吸引:在阳屲社村路两旁的地块里新栽的云杉苗木一片绿意;新修建的畜水池大坝旁抽水机发出隆隆响声,一汩汩清水通过水管哗哗地涌入育苗地里;村民们忙着浇水、育苗……显然是一派全新的景象。
瓦洒村位于通渭县城东南30公里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并不宽裕。是什么让这个曾经一度贫困的小山村开始了它悄然的变化呢?
说起变化真大,村民李成霄很感慨地道出了心中的真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让小山村发生了变化!离不开市里来的帮扶干部啊!”走村串户,在和村民们交谈中完全可以体会出瓦洒村群众的日子真的开始红火了起来:贫困户都吃上了自来水;村组道路全部砂化或水泥硬化;贫困户有了安全稳固的住房;通讯普及率达到了100%;还有1处村级电商网店,等等。
如今的瓦洒村,基础设施大改善。谈到如何再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这一策略时,该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队长杨学文说,村上通过帮扶、引导贫困户发展多种产业来达到脱贫致富这一目标。今年村上新发展种植中药材200亩,金银花25亩,育有各类花卉苗木37亩。
“过去没机会外出打工,老公常年生病需要人伺候, 八十多岁的老人也许早晚照看,还要种地。家里的收入除了低保之外再没有其它格外的收入。今年给他们打工栽树苗,每天能挣60块钱。”瓦洒村精准脱贫户董芳琴高兴地说。
走产业扶贫之路,积极育苗木,培育村民“绿色银行”,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目前该村在联系帮扶领导市委副书记郑红伟的衔接帮扶下,引来了原华岭乡大牛村老支部书记、全国著名农村“土专家”张克勤发展育苗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张克勤在阳屲社流转包括弃耕的土地300多亩,投资35万元,已建成了36.5亩的树苗育苗基地。
内容时间: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