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榆中县在扎实学习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找症结、出实招、下实功,切实破解难题,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聚焦产业发展,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榆中县围绕商贸、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等良好基础潜力,指导村集体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引进龙头企业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壮大增收产业并重的工作举措,不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大力发展商贸产业。和平镇和平村、城关镇北关村等商贸发展基础较好的村集体,通过组建商贸公司和建设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商贸实体产业,打造了14个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到20万元以上商贸产业型村集体。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夏官营镇高墩营村、清水驿乡王家湾村、韦营乡李家坪村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村集体,采取村集体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或企业等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原夏菜、大蒜等产业,带动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到5万元至20万元。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小康营乡永红村、甘草店镇蔡家沟村、韦营乡韦家营村等养殖产业发展较好的村集体,通过兴办、入股合作社或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建设鸡场、猪场、牛场、驴场等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北山地区的贡井镇吕家岘村、中连川乡黄蒿湾村等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好的村集体,通过自主成立合作社和引进华源、正源等大型医药经营企业,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城关镇李家庄村、小康营乡浪街村等依托兴隆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小镇资源,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通过组建旅游公司、发展农家乐、度假村、采摘园、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聚焦资源开发,激活“沉睡”资源
全县重点对“四荒”(荒山、荒沟、荒地、荒滩)、土地、特产等资源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相关经营主体,按股分红,提高村集体收入。激活和开发“四荒”资源。甘草店镇东村、三墩营村等宛川河流域“四荒”资源比较丰富的村集体,利用财政扶贫资金,通过整理开发荒沟、荒山等资源建设高标准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运营获取经济收益。激活和开发土地资源。城关镇金家圈村、周前村等集体土地或闲置建设用地丰富的村集体,通过兴建标准厂房、商铺店面、仓储物流、车场泊位、集贸市场、农产品加工厂等方式,获得稳定的租赁收入或经营管理收入。激活和开发特产资源。园子岔乡万羊村等农特产品比较丰富、电商发展较好的村集体,引进电商企业联建联办电商平台、建设保鲜库、购置冷藏车,采取“乡村特色产品+电商”等形式,构建网上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增收目标。激活和开发光照资源。高崖镇沙河村等村集体依托充足的光照和村集体闲置土地集中建设光伏项目,增加光伏发电容量实现增收。激活和开发广告资源。县内312国道、高速沿线、县城周边及中心集镇等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的部分村集体,通过设立广告设施,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标。
聚焦资产盘活,撬动闲置资产
重点通过租赁、发包、入股经营主体等方式,盘活集体所有的闲置房产、水利设施等各类经营性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盘活闲置房产。小康营乡刘家营村、甘草店镇三墩营村等一批闲置或低效使用厂房、办公用房、老校舍较多的村集体,通过存量资产发包或入股经营主体,增加集体收入。全面盘活水利资产。三电、和电灌溉区覆盖的相关村集体,利用集体水利设施为广大农户提供灌溉服务,并自主建设了一批调容、保灌蓄水池,通过发挥水利资产优势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全面盘活土地资产。利用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宅基地复垦等途径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聚焦服务增收,助推三产发展
重点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物业服务、涉农服务、资金服务等多种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增加村集体收入。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创收增效。指导村集体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殖业大户等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服务,收取服务费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县40万亩流转土地服务费年平均增加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强化劳务输出创收增效。和平镇豆家山村、东坪村等,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以劳务承包的方式承接农村交通、农田水利、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垃圾处理、道路管护等工程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更加多元、规模显著增加。强化物业服务创收增效。和平镇和平村、夏官营镇夏官营村、金崖镇寺隆沟村等一批毗邻高校、大型企业、园区的村,通过组建物业公司,为周边高校、企业、市场等提供长期稳定的物业服务,获取物业服务收入。强化农机服务创收增效。新营镇清水沟村、龙泉乡武庄村等40余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通过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跨区域农机服务,收取农机服务费,带动上述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强化资金服务创收增效。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指导有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村集体,通过循环发放互助资金,收取占用费,拓宽了村集体稳定收入来源和渠道。
聚焦区域合作,拓宽增收门路
通过组织相关乡镇党委牵头,打破乡镇、村之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要素合作,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合发展模式,发展区域经济。注重龙头带动发展。依托城关镇李家庄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康源现代都市农业体验园、县级农业示范园、青城魏家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平镇高营村沁园春艺术花海田园五个田园综合体,组织全县有意愿的村集体入股,通过分红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注重村村联合发展。指导南北两山等乡镇无产业、无资源、无项目的村,根据本乡镇优势产业和项目建设,结对引进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发展资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或兴建蔬菜、百合保鲜库等,以分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以强带弱发展。重点针对乡村区域内村集体发展不平衡问题,指导同一乡镇内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通过乡镇组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的村增加收入,实现联合发展、共同增收。
聚焦社会帮扶,借助外力发展
指导和鼓励乡镇村积极争取联扶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资金、项目、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形成多方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发挥对口协作帮扶力量。充分利用天津宁河区与我县协作帮扶的优势,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支持,扶持6家带动村集体发展作用显著的农业龙头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同时,利用城关区对口帮扶优势,通过租赁商铺、帮助建立“农特汇”直营店76家等,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发挥联扶单位帮扶力量。充分发挥联扶单位的优势,乡镇、村积极主动与联扶单位对接,截止目前,已动员87个帮扶单位为对口帮扶贫困村提供村集体发展资金10万元以上,并通过项目、技术、智力等支持方式,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社会组织帮扶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类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人才支持、扶贫募捐等形式,通过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办法,帮助贫困村筹措资金、出思路、上项目、强产业,为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贡献。发挥非公企业帮扶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发挥非公企业资金管理优势,引导甘肃富贵家具、甘草水泥厂等一大批非公经济企业帮助支持村集体发展,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社会力量。
内容时间: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