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扶贫开发为总揽着力构建和谐宕昌
宕昌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宕昌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扶贫开发是全县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县上以扶贫开发为总揽,坚持“一体两翼”扶贫战略方针,按照“六个着力、六个到位”(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做到资源优势挖掘到位;着力提高组织化输转水平,做到劳务移民增收作用发挥到位;着力壮大地方工业,做到地方财力对农村发展支撑到位;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做到智力扶贫支持到位;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到位;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做到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的扶贫开发思路,将贫困村作为主战场,“打出”整村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搬迁这组漂亮的扶贫攻坚“组合拳”,脱贫致富的缕缕曙光洒向宕昌的贫困山乡,贫困农民的脱贫信心不断增强,致富步伐加快。2008年来,全县共有3.46万人告别贫困,贫困人口由2007年底的16.05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12.5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底的1208元增加到1874元,不少贫困户、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户、富裕村。
实施整乡推进,开垦脱贫致富“试验田”
为了加快扶贫开发步伐,积极探索以整村推进为基点、整村、整片整流域推进扶贫开发新路子,将贫困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南河乡确定为扶贫综合开发区进行建设,通过整合财力,借助外力,激活民力,累计投入资金1110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3520万元),实施了公路建设、住房建设、村道硬化、新能源推广、特色产业等项目,全乡基本实现了“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和“五覆盖”(产业全覆盖、房屋改建全覆盖、扶贫发展互助资金全覆盖、太阳灶全覆盖、沼气池全覆盖)目标,示范区创建树立了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同时,为了寻找改变特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有效措施,进而实现贫困群众整体脱贫的根本目的,将车拉乡确定为整乡推进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通过项目扶持、部门联村帮扶、群众广泛参与,累计投入中央重建基金2402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955万元,组织开展了15个村的项目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的示范带动下,三年来全县实施完成37个村整村推进项目,改善了37个村9585户43135人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1365户6142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强化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县上下瞄准贫困乡村,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抓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建设上,完成了宕簸路、角狮路等15条276公里县乡公路的四级改建,新修“村村通”公路115条421公里,乡镇通路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路率达到88%。能源建设上,全面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新建、改建35KV变电站8座,架设35KV线路145公里,新建、改造10KV及以下线路1010公里,全县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和98%;积极推广太阳灶,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工程,累计改灶4.51万户,改坑1万多铺,推广太阳灶23000台,建沼气池10292座。生态建设上,实施退耕还林21.2万亩、荒山造林16.9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0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2.4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35.4万亩。水利建设上,建成防洪河堤工程143处124.6公里,护村107个,护地2.9万亩,争地1790亩,建成各类灌溉工程266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09万亩,建成集雨水窖19307眼,发展集雨集灌面积5.86万亩,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宕昌的比较优势在药材、在草畜。近年来,充分发挥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围绕把宕昌建设成为“药材基地县、畜牧产业县、洋芋重点县、林果特色县、劳务优势县”的目标,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药果、高山草畜”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壮大规模”的原则,狠抓中药材、草食畜、马铃薯、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到2010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76万亩,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0.58万亩,蔬菜产业播种面积达到2.98万亩,规模养殖户达到5875户,畜禽出栏达到65万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的支撑了贫困群众收入的增加。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多、土地少、劳动力资源过剩是宕昌的实际,近年来,县上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扶贫开发的大产业和大项目来抓,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基地培训、能人带动、促进输转”的工作思路,坚持外抓市场开拓和维权服务,内抓技能培训和组织化输转,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努力扩大输出规模,不断提高输出质量,着力培育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统计显示:近年来, 全县累计培训劳务工15万多人(次),每年向外输转劳务10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5亿元左右,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同时,着眼于缩小分母、扩大分子,把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困难脱贫无望的特困乡村,实行移民搬迁,彻底拔掉了穷根。累计向省内外输送农业移民22150户79234人、工业移民495人,移出去的农民大多数当年解决了温饱,一部分已踏上了致富之路,实现了移出一户脱贫一户宽松一户带动一户的“1∶3移民扶贫效应”。
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全面推进扶贫开发
针对全县异常严峻的扶贫开发形势,抽调得力干部成立了专门的帮扶机构,建档立卡,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以定点帮扶为原则,建立了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帮扶工作新体系。确定了一般干部职工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科级干部至少办两件实事、县级领导至少办三件实事的“123”帮扶工作要求,开展了为贫困户传授一门农业科技知识、开展一次节日慰问、捐助一次生活用品、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帮助输出一个劳动力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帮扶活动。4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98个县直单位及省市驻宕单位各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加上联系宕昌的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副县级以上干部及中央、省驻陇单位副县级以上干部,共帮扶重点贫困村248个,已帮扶贫困村数占全县重点贫困村总数的76%。近年来,中央、省、市、县等帮扶单位和领导共为贫困乡村筹集各类帮扶资金达2548.4万元,其中直接投资1916.12万元,物资折价632.28万元,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岷水欢歌千帆过,羌土沸腾万木荣,实干为本奏凯歌,百折不挠传佳音。”面对再创扶贫开发工作的佳绩和辉煌,宕昌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及广大干部群众信心十足,决心十足,干劲十足!
内容时间:20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