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广西厅“立体扶贫”推开巴马县致富门
作者:陈国章 黄尚宁   发布时间:2015-05-30  编辑:李琳

巴马是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5月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组成驻巴马扶贫工作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600多万元,采取一“扶”、二“拉”、三“推”的办法,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产业扶贫扶智入手,对该县燕洞乡龙威村进行扶贫,使该村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养产业规模。

“扶”:搭建四通八达“幸福路”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境内以石山和土山居多,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的贫穷。

2011年5月,广西国土资源厅组成扶贫工作队常驻巴马,对龙威村实施定点扶贫。扶贫工作队一到龙威村,就进村入户调研,听取民意,先后走访村民569户,发放调查问卷2457份。在查找贫穷根源的基础上,工作队帮助制定了龙威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围绕规划,驻村干部想办法、找资金、争项目,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希望。

解决行路难、教育难、住房难,是龙威村扶贫工作重点。广西厅投入40多万元,修建了村委办公楼和文化长廊;协调争取自治区相关部门帮扶经费166万元,修建了那龙、那谷等通屯硬化道路,改善了38户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刚到村里的时候,老乡说帮助把路拓宽就行,他们没有想到最终能建成水泥路。现在12个自然屯的水泥路都贯通了,乡亲们都说这是他们的‘幸福路’。”已到巴马挂职2年、刚刚离任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方彰桂说。

周福宽是龙威村那龙屯人。30岁出头的他,曾在广东闯荡五六年,替老板养猪,回乡后开小货车给人拉货,收入微薄。2011年底,看到屯里修水泥路,他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投资建了一个香猪肉猪综合养殖场,现在养殖肉猪200多头,年利润超过10万元。为感谢国土资源厅,只有初中文化的周福宽写了一幅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不忘国土厅。”贴在自家门前。

“拉”:整出集中连片“丰收田” 

龙威村委会对面曾是一片开阔地,中间有条小水渠,因排水功能不齐全,雨季时常漫水淹没附近农田。现在,这里变成了土地整治施工现场。村民黄玉显说,多年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条水渠修好,让周围农田变得旱能灌、涝能排。现在,黄玉显的愿望实现了。

燕洞乡山多地少,耕地弥足珍贵。就拿龙威村来说,全村共有572户2783人,但仅有耕地1500多亩,人均0.54亩。村民糊口都难,哪里谈得上致富?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决定,以土地整治推进扶贫攻坚,把群众零散的“望天地”变成集中连片的“丰收田”。

2012年底,广西厅投资2460万元,为龙威等村屯安排了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同时争取到水利部门500万元小流域治理经费,由此拉开了燕洞乡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帷幕。该项目涉及龙威等6个村、45个自然屯,实施规模639.87公顷,受益人口12489人。该项目将建设屯内道路13条2535米、田间道路1.54万米、农田防护墙2085米、水渠3.72万米。完成后,将彻底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开启贫困山村“致富门” 

俗话说“穷不读书,穷根难除”。龙威村过去从未出过一名中专生,一些人连小学都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了。2012年9月,在扶贫工作队安排下,贫困家庭子女沈子燕、沈子东两兄弟免费进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成为该村有史以来仅有的两名中专生。

在巴马扶贫工作中,广西厅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改善环境与促农增收结合。扶贫工作队引导群众,把发展特色香猪、生猪、水鸭养殖和良种甘蔗、绿色油茶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把举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促农增收的基本方法,扎实开展工作。2011年5月以来,扶贫工作队先后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现场授课5场次,组织种养专业户和技术骨干40余人到南宁、北海等地考察,举办6期种养技术培训,发放科技资料2100份。

立体式的扶贫扶智措施,提高了巴马瑶乡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龙威村支书黄瑞威介绍说:“我们村14个专业户在发展养殖业时,都得到了国土资源厅的资金扶助,并申请到了扶贫贴息贷款,拥有了创业的原始资金,自己‘扑腾’一下就能解决温饱了。”据他介绍,他自己2011年建设香猪综合养殖场时,申请到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得到了广西国土资源厅6000元的扶贫资金补助。那龙屯村民黄尚宽也在发展养殖,他的投资方式主要靠自筹、贷款和扶贫补助,现在他已经学会了自己配种,形成了黑香猪特色养殖规模。与他们俩不同的是,村民黄玉显是个养蛇专业户,在广西国土资源厅的帮扶下,他于2011年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蛇类养殖场,从海南引进蛇种,目前养殖规模已扩大到800多条。除了自己养蛇,他还帮助有兴趣的村民配蛇种,向他们传授养蛇技术,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内容时间:2013-05-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