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撑、多措促销等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扶贫产业达260多万亩,产业覆盖率达98.8%,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6元,增长10.8%。
资金扶持,激发群众热情。近年来,该县党委、政府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把油茶、糖料蔗、“三特”水果、桑蚕、肉牛作为重点扶贫产业来抓,出台了《扶贫特色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实施方案》,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以奖补的形式进行扶持,其中,未脱贫户每户每年最高可获得10000元产业项目奖补资金,脱贫户每户每年奖最高可获得5000元产业项目奖补资金,退出户每户每年最高可获得3000元产业项目奖补资金,从而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县扶贫产业总面积达260多万亩。其中,今年新增油茶种植2.73万亩、 “三特”水果种植1.02万亩、糖料蔗种植1.61万亩、桑蚕种植0.545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种植12016亩,建设种牛示范养殖场、种羊示范养殖场各1个,出栏肉牛1.8288万头,种牛存栏本地品种1.1082万头,良种种牛存栏0.4702万头,肉羊出栏1.7258万头,香猪(黑土猪)出栏2.98万头,新增发展淡水生态养殖0.556万亩。
技术支撑,保障产业成功。该县注重科技扶贫,全县82个贫困村共配有429人产业发展指导员,负责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帮助贫困户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贫困户生产技术指导,引导贫困户组建和加入农民合作社,协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等。同时,该县注重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近年来累计培训295人,这些致富带头人成为当地推动农业产业科学发展的主力军,辐射带领当地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农业、林业、水果等部门,根据群众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确保发展产业获得成功。
多措并举,拓宽销售渠道。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近年来,罗城县多措并举,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发展电商扶贫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向全国各地。2016年以来,仅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通过电商销售农特产品1.2亿元。针对去年毛葡萄鲜果出现滞销情况,今年该县及早谋划,出台收购和加工毛葡萄鲜果的优惠政策,对组织外销和加工毛葡萄鲜果达到20吨以上,收购价格不低于3元/公斤的企业、合作社、个人,按每公斤0.6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全县有40多名营销人员组织外销毛葡萄鲜果4000多吨,加上本地加工2000多吨,今年全县毛葡萄鲜果基本无滞销现象,毛葡萄售价也有所回暖。同时,还倡导消费扶贫,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购买贫困户种植的红心猕猴桃。从而减轻了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压力,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种植收益。
内容时间:2019-11-2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