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安龙:脱贫户奏响“春之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7  编辑:崔月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

  南盘江北岸的安龙县栖凤街道者孔村布依寨,新年的阳光暖融融地洒满了山野。那绿意盎然的西贡蕉林,从沿江山脚一直铺展开去,跟碧波荡漾的江水及江岸古榕、村落交相辉映,好一幅生机活力的诗意画卷。

  “你看,这半边10亩西贡蕉是栖凤街道支持17300元项目资金栽的,那半边15亩西贡蕉是我自家借‘贝侬’钱栽的。”在村旁小地名叫“纳林”的层层叠叠梯地里,正挥着钢板锄给西贡蕉除草的布依族乡亲王贞坤笑着说。

  他还用汉语给记者翻译说,布依族里的“贝侬”,是亲戚、朋友的意思。

  “从昨天早上开始,老坤就拖我来薅草。要是往年,正月不过十五他不下地嘞!”王贞坤的妻子接过话茬说:“别人家种西贡蕉,栖凤街道给1亩的钱就栽1亩,我家老坤就是不听,硬要多栽,现在我算是服他了。”

  记者站在王贞坤家蕉林里四处张望,沿着山势向上“爬”的层层叠叠梯地里,还有沿着小河往上“爬”的层层叠叠梯田里,也有农民乡亲从事犁地、翻田的忙碌身影。

  “2016年,王贞坤还是我们村的脱贫困户……”陪同记者采访的村支书李向前,用充满诗意的话语告诉记者,王贞坤在村里率先唱响了“春之歌”。

  今年43岁的王贞坤,看上去约1米6几高,身体特别结实,比他矮半个头的妻子身体也很结实,咋能跟贫困户扯上关系呢?

  原来,王贞坤家里因其两孩子分别在安龙县城读初中、高中,家庭经济开支大,而且家庭又未找到增收门路,成了者孔村里的因学致贫的典型户。2016年3月初,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年4月,安龙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韦睿,被单位派驻者孔村,并与王贞坤结成了“亲威”。

  者孔村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素有“天然温室”美誉,最适宜发展香蕉、甘蔗产业,而且也有部分农民乡亲种西贡蕉尝到了每亩收入2000多元的甜头。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栖凤街道利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结合者孔村实际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个头大、肉质糯软、味道清甜且销路广的西贡蕉产业,每亩扶持资金1730元。

  这年5月,韦睿一开始还担心王贞坤不愿种西贡蕉,可一动员其种西贡蕉时,王贞坤竟然“贪心”要种10亩,让韦睿料始未及。那段时间,过去在大学里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韦睿,竟然也学会了移栽西贡蕉苗所需的打坑、垫泥、栽后浇水等技术及蕉园管理知识,并手把手传授给王贞坤。

  6月中旬,王贞坤家种10亩西贡蕉。可是他还十分“贪心”,要求还继续种西贡蕉。因王贞坤家得到的这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已是“封顶”——1.73万元。没辙的韦睿,只好动员王贞坤家“自己想办法”。随后,王贞坤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了两万多元,把自家的西贡蕉扩大到25亩!

  7月,王贞坤的儿子已初中毕业并外出浙江务工争钱。这月,韦睿又从安龙县扶贫办争取到2万元产业项目资金,用于入股位于栖凤街道另一个村者贵村的安龙西城秀树龙林有限公司经营铁皮石斛产业,每年可分红1200元。随后,王贞坤主动修了占地100平方米的猪圈,决定发展生猪产业。

  2017年,对于王贞坤家来说,可谓是“三喜临门”:6月,韦睿从安龙县扶贫办争取到1.2万元的产业项目资金,让20头猪崽“入驻”家里;9月,长女考取了江苏一所专科院校,成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之家”;12月,全家光荣脱贫。

  眼下,已脱贫的王贞坤家正来一场振兴家庭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25亩西贡蕉林长势好,而且已到产生经济效益的年份,每亩可有2000多元收入,儿子每月有3000多元务工收入,正在打算买20头猪崽来喂养。

  “今年,我要管护好25亩西贡蕉、养好猪,再动员在外打工的儿子多学些技术多争些钱,我相信来年的日子会更好起来!”王贞坤信心满满。

  更令人惊喜的是,眼下安龙县开展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正席卷全县上下,一场调减15.21万亩传统玉米地的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正“让位”于食用菌、白及等中药材、经果林、蔬菜、酒用高粱等高效农业产业。

  在这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者孔村1000余亩传统玉米地,正如火如荼地“让位”于800余亩西贡蕉、200余亩甘蔗。


内容时间:2018-02-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