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毕节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护民生、促脱贫”主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上半年,全市扶贫领域共发现问题1840个,立案784件900人,党纪政务处分679人,问责348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返还群众资金239.18万元,返还财政资金633.12万元。
突出整治腐败问题。紧盯扶贫领域政策落地、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着力整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按照“见人、见事、见项目、见资金”要求,对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建设、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脱贫攻坚“三率”等项目进行“拉网式”精准专项监察,同时对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城乡低保等6项专项监察进行“回头看”,重点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贪污贿赂等问题。
突出整治作风问题。按照“五项专项治理”行动要求,突出“两个精准”,着力整治脱贫攻坚作风问题,紧盯扶贫领域存在的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批评教育,防止滋长蔓延;对缺乏正确政绩观,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施精准监督,今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35人、官僚主义73人,不作为249人、乱作为316人。
突出严格追责问责。在推进“五项专项治理”行动中坚持严字当先,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牢牢扭住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牛鼻子”,重点对脱贫攻坚突出问题跟踪问责问效,凡因履职不力导致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不落实、或推进迟缓,造成不良影响或遭受损失的,首问党政“一把手”的第一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同时,按照实字打底,依规依纪、实事求是的工作要求,既坚持严的标准,又审慎分析失职失责情形,认真区别对待,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勇于披挂上阵、攻坚克难的失职失责者予以恰当处理,对符合容错纠错条件的,启动约谈、函询、提醒或诫勉程序,不作问责处理;对庸政懒政怠政、不敢担当、畏缩不前、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坚决予以严格问责处理。
内容时间: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