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秀,1971年出生,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桅杆台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冉茂学于2001年因肝癌去世,给杨再秀留下尚在读小学的两个子女及60多岁的老母亲,同时还有因治病欠下的外债。丈夫的去世,对整个家庭打击很大,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不在了,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杨再秀一个人身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她没有向困难退却,而是用娇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
一位不向命运屈服、自立自强的农村妇女
在常人看来,丈夫过世,妻子改嫁,重新组建家庭以减轻家庭负担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杨正秀却没这么做,而是以一个弱女子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照顾好小孩、赡养好老人,不甘向命运屈服。
大连村支两委在了解到她家的特殊情况后,2014年通过群众评议将她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近几年的精准帮扶及杨再秀的自身努力,家庭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杨再秀就近在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务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还完了外债,住房医疗教育也有了保障。
如今,杨再秀大女儿顺利考入了贵州师范学院,小儿子在凤冈一中上高三,81岁的老母亲的身子骨也还算硬朗,家庭日子蒸蒸日上。在问到她为什么当时不选择改嫁时,她淡然说道:“我有儿有女,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养活他们,把婆婆照顾好,把儿子女儿抚养成人就是对孩子他爸最大的安慰。”
一位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的脱贫代表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通过认真分析杨再秀户致贫原因,综合考虑,认为该户最大的致贫原因是子女上学问题,其次是劳动力欠缺问题,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杨再秀子女享受到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
通过对杨再秀开展技能培训,并与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沟通联系,优先录用杨再秀作为茶园务工人员,加上杨再秀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勤劳能干,在茶园基地一年四季几乎都能看到杨再秀采摘茶叶、施肥、除草、剪枝的身影。茶叶采摘旺季杨再秀每天都有上百元的收入,平时按10元/小时计工酬。
据大连村干部说,杨再秀自丈夫过世后,从未向村里提过任何要求,积极支持村组工作。看到杨再秀自力更生、勤劳能干地忙碌于田间地头的身影,让扶贫干部们心头感到一丝慰藉,让人觉得扶贫工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同时,各包组干部在广泛召开群众会过程中大力宣传杨再秀自力更生,靠双手致富脱贫的典型案列,在大连村逐步形成“激励一方,带动一片”良好扶贫扶志效果,为广大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2017年,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要求,杨再秀户在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实现了收入达标、吃穿不愁、教育住房医疗三保障等脱贫条件,2017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9年杨再秀除务工外,还喂了两头猪,通过贫困户因户施策政策喂牛1头,享受补助资金3000元。
一位勤俭持家、贴心孝顺的好儿媳
在丈夫过世后,为了还清债务,扛起家庭重担,杨再秀总是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在把儿女带好的同时孝顺老人,精心照顾年老的婆婆,让婆婆安度晚年。
据邻居介绍,自她丈夫过世后,杨再秀在照顾老人问题上始终如一,经常给婆婆买药,关心婆婆冷暖。如今老人已81岁,每月除了固定的养老金93元外,还享受高龄补贴50元。在谈起杨再秀时,老人泪眼婆娑地说到,“她太不容易了,苦了她了”。
内容时间: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