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以打造“有机第一县”为目标,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产业布局,迅速扩张六大产业相对集中连片,注重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推进产业规模化、有机化、品牌化、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县农产品“泉涌”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在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上下足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储存、销售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产品市场,实现“建一个市场,创一流品牌,带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局面;加强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与供销网点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加快建立功能配套完善的线上线下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
三是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构建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市场主体。搭建融资、销售平台,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特色效益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积极构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链接,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让所有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切实加强跟踪检查监督,维护好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和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凡是享受扶贫优惠政策的企业和合作社,必须按一定比例带动贫困户脱贫,推动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五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业财政投入方式,实现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六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培育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尚重经验”、“地青模式”等,广泛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催生小企业、小作坊“遍地开花”,进一步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内容时间:2018-06-0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