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余留芬的小康梦:人人有事做,户户过小康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2  编辑:陈亚丰

  “乌蒙山里藏酒香,金彩盘州好风光。彝风聚朋煮美酒,党旗招展奔小康。”这是淤泥乡岩博村给人的感受。走进岩博村,一幢幢白墙蓝瓦的农家别墅点缀其间,一辆辆私家小轿车停靠在家门口,一阵阵酒香扑鼻而来。在村活动室,村民们正在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今天酒厂分红,大家收入翻了几倍,新的一年,我们岩博村人均收入还要翻一番。2018年的除夕夜,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岩博村乡亲们送来新年祝福,在总书记的关怀下,我们村里的白酒、火腿产业日益兴旺,我们还要努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我们要让人人有事做,户户过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说。

  “人人有事做,户户过小康”是余留芬的心愿。自2001年余留芬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

  “人生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胆气”

  “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1988年,余留芬嫁到了岩博村,当时家里一贫如洗。为改变现状,余留芬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照相,后来又开小餐馆、小卖部,一路打拼,成了岩博村首批脱贫致富的人家。2001年,31岁的余留芬被乡亲们推选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初上任时,余留芬心里很忐忑:自己是嫁过来的媳妇,村民会不会排斥自己?

  “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胆气。”余留芬挑起了重担,望着一穷二白的村,她成天思考发展的路子,最后决定先修路。

  “我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路来。”余留芬带着村支“两委”人员白天拿铁铲、挥锄头、抱石头,晚上又去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协调土地,四处筹钱。她把自己攒下的2万多元全部用于修路,又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修路。3个月的时间,余留芬带着岩博人硬是用手刨了一条出山的路,圆了几代人的公路梦。

  “在村里当干部,光有实干还不行,还要有活思维,敢干。1480亩的岩博林场由于管理不善,承包人急于转手,我提出购买林场,村民们连想都不敢想,感觉风险大。我多次做工作,带着村委班子一连跑了10家煤矿借钱,可是没有一家相信我们,到第13家才借到5万元,我用自己的全部家当抵押贷款才购买了林场。”余留芬说,通过间伐林木、精心经营,村里一年就将借款全部还清并盈利16万元,积累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人生有胆气,才能打破陈旧的思维,有胆气,才能迈开发展的步伐。岩博酒厂扩大规模,面临资金困难,余留芬大胆引进企业入股,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经营,通过大胆实践,酒厂稳步发展,所产的人民小酒成为了网红酒。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认命”

  “岩博不能认穷,我会不惜一切,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面对一穷二白的村,余留芬觉得担子太重,时常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何拔除“穷根”、摘掉“穷帽”,余留芬一直在思索。

  乡村要发展,必须发展实体支撑脱贫。

  岩博村平均海拔1800米,土地资源丰富,但祖祖辈辈吃的是包谷饭,下的是洋芋汤。为改变落后状况,余留芬提出土地增收、林地增金、企业创收、产业致富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岩博村靠林场间伐,有了集体收入,村支“两委”先后办起了煤矸石砖厂、休闲农家乐山庄、小锅酒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5个村办企业,村里产业日益兴旺。

  随着市场的变化,为了长远发展,岩博村先是舍弃村办的矸石砖厂,把人员集中到岩博酒厂工作。同时稳步发展养殖业,以岩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施好绿壳蛋鸡、缅甸香鸡等特种养殖,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养殖。重点做强岩博酒品牌。2013年,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方式,引入公司注资重组酒厂,1012户群众入股5124.55万元成为岩博酒业股东。在争取茅台集团的技术指导下,推出了独特的清酱香型的人民小酒等10 多个系列产品。2018年完成5000吨的产量,实现3个亿的销售目标。同时农旅一体打造彝人谷旅游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企业发展了,更要让发展红利惠及乡亲,让村民一起奔向小康生活。”岩博村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三变”改革,以股权为纽带,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村民成为企业股东,拥有入股分红、创业收益和务工工资三份收入,让农户从过去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打工者变为股东。2018年,岩博村集体资产达76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6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

  “感恩奋进,不能让荣誉冲昏了头脑”

  凭着不认穷、不认命的韧劲,岩博村发展迅速,逐步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余留芬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2018年,在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余留芬又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岩博村民的,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被荣誉蒙蔽了眼睛、冲昏了头脑,我们要感恩共产党、感恩党中央,要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让人人有事做,户户过小康。”面对荣誉,余留芬始终不忘初心,仍带领岩博村民继续奋斗。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余留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班子带队伍,培养人才,形成了“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干部苦干、群众参与”的团结发展的格局。2013年,岩博村采取“村企连建”的方式,联合境内5家企业,与苏座村、鱼纳村组建了盘州市第一个村企联建型联村党委——岩博村党委,把企业纳入村党委统一管理,推动村企共融发展。2016年,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村发展,将鱼纳村和苏座村两个贫困村纳入岩博联村党委,实行“强村带弱村”,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群众抱团发展,带动221人脱贫。

  “岩博要提速发展,就一定要集拢一批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推动跨越发展,岩博村坚持“聚集人才强村,凝聚人气兴村”的理念,实施村企人才“双向进入”机制,实施“十万年薪引人才”“持股引才”等计划,引进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同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14名技术、懂管理的党员引进村企任管理人员,从企业中吸纳4名有思路、懂发展的管理人员进入村党委班子,让能人积极向村党委聚拢。

  “如今的岩博人,出门腰包鼓了,说话腰杆直了,小伙子好说媳妇了,小姑娘都不愿嫁出去了,窝在家里还能把钱赚了,我们心里感到满满的骄傲。”村民谢金萍说。

  “2019年,岩博村将按照‘立好一个乡村振兴规划,建成一个产业园区,建成一个生态景区,完善一套产业链,建好一个生产基地,打造一个优质品牌,建成一个美丽乡村’的设想,努力把岩博村建成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全国百强村,让更多的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余留芬在新年致辞中说。(叶利军)


内容时间:2019-02-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