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碧江区深化与昆山市扶贫协作,创新多层互联、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就业服务、社会参与等工作机制,强化外部“补血”与自我“造血”功能,助推2018年碧江区实现整区脱贫摘帽。2018年以来,东部援助碧江扶贫资金共10880.88万元,实施项目55个,帮扶脱贫2785人,碧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获评“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一、创新多层互联机制。一是强化多层交流。两地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健全高层交流、互访推动的联席会议制度,两地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互访一次以上,共同探讨推进扶贫协作工作;两地部门、乡镇、村、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倡导的扶贫协作工作格局。今年以年,召开联席会议5次,领导互访调研330人次,结对部门12对、乡镇13对、村(企)26对、家庭150对。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两地签署了《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合作协议》等协议,明确两地在园区共建、农产品供销、人才交流、劳务输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帮扶工作,形成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格局。三是强化思想引领。举行“昆山发展之路”专题讲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分别参加苏州培训锻炼专题培训班、苏州·铜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班,以集中培训、跟班锻炼、调研总结方式开展4个月的培养锻炼,近距离了解苏州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观察苏州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效能,深刻领会苏州的先进发展理念,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质。今年以来,碧江开展各类党政干部培训4期305人,选派50名科级干部赴昆山学习“昆山之路”等先进经验。
二、创新产业合作机制。一是共建工业产业园区。出台《关于支持铜仁·苏州产业园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昆山市关于产业转移政策支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昆山高新区与碧江经开区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双方投资20亿元,启动6.1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一心三品一基地”。目前,铜仁·苏州产业园上升为省级层面战略合作,争取到2020年,园区实现年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引入企业60户。二是共推农业产品销售。筹办“碧货入昆”专场农展会,组织到昆山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促成昆山企业订单式采购碧江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建立农产品展示中心,鼓励碧江企业在昆山开设农产品专柜,促进碧江农产品在昆山销售。上半年,向江苏省销售农特产品销售额达4962万元,带动230户贫困家庭增收120万元。三是共促文化旅游合作。签订《2019昆山碧江旅游年卡合作协议》,加大两地旅游推介和交流力度,两地互建文化旅游推介展示中心和旅游产品专柜,实现双方旅游产品互推、旅游景点互动、客源市场互送,实现昆山来碧游客数同比增长30%。今年以来,发售“昆山·碧江旅游年卡”4000张、办理1300张,实现门票减免16.9万元。
三、创新人才交流机制。一是优秀干部互挂职。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等方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提高两地干部的工作能力。昆山选派一名副县级干部挂职碧江区副区长,一名副科级干部挂职区扶贫办副主任;2018年以来,碧江选派17人赴昆山挂职锻炼,29名骨干教师、医务优秀人员赴昆山跟岗学习。二是科教人才互交流。实施人才交流“六个10”计划,积极引进昆山教育、医疗、农业等6个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传、帮、带”提升碧江在医疗、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人才基础。2018年以来,碧江选派医疗、教育人才赴昆山开展专业技术提升1200人次。三是优越条件互留人。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援碧干部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越条件,让交流干部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上有条件、生活上有保障,让人才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下,让人才更好地发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的智能作用。
四、创新就业服务机制。一是加大劳务协作。建立“苏企+贫困户+政府”就业协调机制,两地针对贫困人口技能现状和市场用工需求,联合组织专场劳务招聘会,加大贫困人口就业推介力度,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劳务协作实现贫困户就业744人,平均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年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二是推动职教合作。推进“东西协作职业教育千人培训计划”,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实现昆山职教集团、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对碧江的结对帮扶,昆山兜底式招收碧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优质中职教育,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优先推荐在昆山就业。今年以来,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班5期、培训212人。三是兴建扶贫车间。通过资金奖补、金融支持和土地、用房、水电扶持等政策,鼓励、引导、支持昆山企业到共建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办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建成东西部扶贫车间3个,提供就业岗位5630个,实现稳定就业744人。
五、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一是搭建连心桥。践行“互联网+社会扶贫”理念,引导两地各界社会力量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爱心帮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利用“万企帮万村”等活动载体,鼓励两地各界社会群体抱团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等主题活动。目前,社会爱心人士捐款831万元,捐物折款365万元。二是织密结对网。按照“聚焦贫困、模式下沉、内容拓展”的思路,巩固提升两地乡镇、贫困村、家庭、企业结对帮扶成果,不断拓展结对帮扶覆盖面,积极推进司法、粮食、供销等领域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多领域的大帮扶格局。三是唱响爱心曲。大力宣传两地企业、社团组织、行业商会等力量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招商引资等方面涌现出的好人物、好事迹,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帮扶,营造共建共促共享的良好帮扶协作氛围。昆山市交流挂职干部王晋同志,在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碧江区人民政府“个人三等功”表彰。
内容时间: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