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作为黔西南州“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的核心区,2015年在州委统战部和县委统战部的联合推动下,得到了民建中央、中华思源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缺口资金15万元,在大山镇实施百口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提升了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脱贫攻坚支撑力。
大山镇野场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阳春三月,阳光明媚,野场村处处春暖花开,具有典型彝族文化元素的寨门格外耀眼,一条蜿蜒平整的水泥路通过寨门一直延伸到野场村大山深处。时过晌午,野场村箐口组同是92岁高龄的老奶奶曹光女和老爷爷代仁向正在自家院坝里跟前来了解农村沼气池建设情况的镇村干部话家常。谈到农村沼气池的建设,92岁高龄的老奶奶曹光女竖起了大拇指。
58岁的刘兴敏是老奶奶曹光女的儿媳妇,她告诉记者,由于农村空气好,饮食有规律,她婆婆身体一直硬朗,去年她们家沼气池建好后,她就教她婆婆怎么用,92岁了她还会用沼气炉煮饭。谈到农村沼气池的好处,刘兴敏说.方便,好用,干净,又不烧柴,而且节约,一年人至少要节约2000到1000块钱左右。
野场村箐口组唐正艳家去年在民建中央、中华思源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也修建了沼气池,见到唐正艳时她刚从坡上做农活回来,谈到她家的沼气池,她说:修起沼气池方便,现在不用上山砍柴也不交电费。
据了解,2015年民建中央、中华思源沼气工程在大山镇野场村和河坝村实施,共建设100口,总投资15万元,惠及两村一百户村民。该该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县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们于2015年在大山镇实施100口农村沼气池建设,该项目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老百姓反响很好,深受老百姓好评,一方面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节约了燃料成本。
内容时间: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