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生态扶贫绿穷坡 绿了青山富了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16  编辑:崔月

近年来,习水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扶贫,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发展林业产业、生态保护投入等,探索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切实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经济倚绿致富“习水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如是说。近日,重庆市渝北区的刘磊带着父母和妻儿,到寨坝镇友谊村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游。在古树参天的树林里倾听鸟语,舒心惬意;在生态餐厅品尝特色农家菜,大快朵颐;在依山而建的花海里徜徉,芬芳醉人。临走前,刘磊到农户家中购买了200枚鸡蛋、5斤蜂蜜、一些鸡鸭。一天下来,刘磊一家在友谊村的消费超过2000元。据寨坝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友谊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创收约3000万元。“绿水青山”切实变成了“金山银山”,农副产品秒变商品,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均大幅增长。名不见经传的友谊村转身成为炙手可热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便是习水一次成功的探索。像刘磊一样到习水,为享受“生态环境”而前来消费的游客还有很多。他们的到来,打开了习水乡村的脱贫致富之门。友谊村的成功转型证明,习水广大农村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可为。三山两槽的地貌特征,为习水生态扶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习水立足于生态经济倚绿致富,建成一批山地特色生态种养基地和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全县旅游“井喷式”增长带动了3371户贫困户脱贫。

生态修复产业惠农生态扶贫,就是要通过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促农增收。然而,并非所有的贫困地区都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缺乏优势生态资源的地方,贫困群众如何脱贫致富?近年来,习水县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全县1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带动9264户贫困户建成经果林4.5万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惠及13990户贫困户,户均补偿2880元;县级有关部门还针对全县贫困村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村认真分析研判市场风险,分别对各贫困村生态产业进行全面科学规划,为贫困村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经济林木,发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夏日炎炎,赤水河畔隆兴镇龙溪村的山野间,成片的猕猴桃树上挂着一串串青青的果子。谁曾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煤灾村,水源渗漏,土地荒芜。2016年,该村集体注入资金,由龙溪村村民陈宗平牵头,成立了习水县华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到经果林种植项目中,采取“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果树种植由公司统一组织实施,并负责日常管理和销售。“成立之初,靠贷款和财政扶贫资金支持,流转了438亩土地尝试种植猕猴桃。”陈宗平告诉记者。公司坚持走高端有机水果之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今年,第一批栽种438亩猕猴桃已经挂果,预计实现亩产值1.5万元。在村支“两委”帮助下,公司继续流转了686亩土地种植猕猴桃。目前,该公司已发展社员15户,86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带动周边256户农户增收。龙溪村还发展了650亩李子产业,村民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不断增加收入。

生态管护全家脱贫每天早上,三岔河镇顺江村的袁贵书都会步行到顺江村朝门组、农田组和团窝组的山林,浇水、整地、捡拾垃圾,十分珍视这份工作。

每天,袁贵书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忙活着。从在外漂泊,到在家从事专职护林员,每年还能多一万元的进账,袁贵书很是满意这份工作。“我媳妇身体有病,前些年都是靠我一个人打零工,也不能照顾家庭。现在镇里让我当上了护林员,有了固定的工作,浇水护林,这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袁贵书朴实的话语让人倍感欣慰。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这样的例子在习水并不少见。习水县对有林地划分管护责任区,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较为贫困的农户中选聘符合条件者担任护林员,确保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同时,使贫困户中的护林员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护林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根据管护面积、管护难易程度和出勤考核情况,补助专职护林员每人每年1万元。据统计,截至目前,习水共有500名建档立卡人口就地转化为9.7万公顷森林的生态护林员。绿了青山富了民,日子和环境,都在一天天变得更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不仅让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更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习水发展的最大驱动和宝贵财富。


内容时间:2018-07-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