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八家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山、水、产业、生态”四大优势,围绕建设“暖儿河生态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安排部署,将整个乡按照AAA景区规划,每个村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景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标准,积极做优产业、做强主体、做美环境、促农增收,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苹果在枝头笑红了脸,更让果农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在深水河村南梁采摘园,李杰一家正在给果树摘袋。再过几天就要迎来十一旅游黄金周,而她家的苹果也到了成熟期,现在摘袋,待到十一期间,果型和果色都将呈现出最完美的品相。
“现在正在给果树摘袋,因为十月一要采摘,这个袋是两次性的袋,第一次把黄袋摘了留下红袋,红袋是通过日照让它上色的,再过一个礼拜把红袋摘下去,上色比较均匀好看。”李杰边说边忙碌着。她告诉我们,得抓紧时间把自家的果树全都摘袋完毕,这样树上的苹果才有充分的时间储糖和上色。摘完这样一棵树的袋子,需要半个小时,而像这样的果树,她家还有200多棵。
据了解,李杰家共有50亩地,果品有国光、富士、晚富士,一年收入能有10万块钱。说到收入,李杰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她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一辈子在山里种果树,也曾经为销路发愁,甚至好好的苹果烂在地里也无人问津。后来,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他们见多识广,思路清晰,敢想敢干,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家里的苹果已经供不应求。 八家乡地处暖儿河下游,海拔222到1240米,为山地丘陵地过渡带,属承德县南部暖温半湿润山地丘陵气候,全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苹果、板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八家乡依托“承德国光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要基地的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深水河片区千亩苹果基地”“于杖子片区千亩苹果基地”“彭杖子片区万亩板栗基地”,支柱产业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承德市交通运输局驻承德县八家乡深水河村第一书记丁占权说,深水河的苹果一直是支柱产业,如何把这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今年我们的主打方向就是“筑牢基础,战略转型”,把民俗旅游落地,民俗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果品采摘和提高果品的价格,从而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实现传统的种植业向种植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个转型。 八家乡同时拥有“奇峰、秀水、怪石”等资源,暖儿河在境内流长20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25亿立方米。独特的自然资源、秀美的山林河川,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心中便有了思索,如何将这些优越的资源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为了工作队的前进方向。现在的深水河村,露营烧烤、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小游农场、民宿等旅游产品均已成型,在旺季,每周都有三四十辆私家车光顾,游客可以租帐篷、租烤炉、认养农作物,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深度体验。此外,乡内还有穿岩洞、抱龟山、三道石门等特色山景,梅花石、景观石等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良好生态旅游的底板,加之各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好,日常保洁机制健全,为 八家乡发展民俗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承德市交通运输局驻承德县八家乡深水河村第一书记丁占权说,作为驻村工作队,我们一直坚持“点线面”的工作方式,“点”就是一个重点,固本强基抓党建,让党员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示范引领。“线”就是一条主线,发展果品产业加乡村旅游。“面”就是一个全面,把基础设施搞上去。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振兴的重点就是产业兴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现在,八家乡按照承德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借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吉模式,把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培育“旅游+现代农业”“旅游+文创”等“旅游+”产业新业态,努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重点突破。
在未来,八家乡将持续把果品产业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柱,按照连点、成线、扩面的原则,形成“村村有园、户户有果”的格局,以高质量的果品吸引游客,提升果品品牌和价值,逐步构建“三季采摘、四季旅游”的全年有收益格局,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打造出万亩精品果园示范园区,为暖儿河生态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更优更美的环境支撑,形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交通便捷等多重优势互促、互动、互融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昔日的穷山黑水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的金山银山,产业的转型彻底的改变了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现状,勤劳的八家乡人民正在昂首阔步迈向时代康庄。
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八家乡暖儿河生态休闲乡村振兴示范区必将成为一个新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小村庄的致富故事还在不断续写,八家乡人民正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昂首阔步向前。
内容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