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南皮县牢固树立“百姓至上、民事为天”的执政理念,努力克服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的短板,以海纳百川的为民情怀,在保障健康绿色财政不负债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破解民生投入难题,走出了一条“小财政”支撑“大民生”的发展道路。近三年来,南皮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占同期全部财政收入近50%,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宁紧财政、不难群众”、“倾有限财力、做无限民生”的工作信条。
城镇农村一起抓,统筹兼顾,均衡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医疗保险方面,在持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县财政投入启动资金600万元,将6万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医保范围。住房保障方面,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公(廉)租房、限价房430多套,改建农村危房9000多间,28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喜迁新居。特困救助方面,投资2000万元,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全县312个村设立残疾人康复站,为脑瘫、脑栓塞患者提供免费康复指导,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残疾群众“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教育教学方面,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整合工程,将农村中小学校由原来的200所撤并为94所。在此基础上,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了寨子中学、乌马营中学、明德小学等17所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新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农村一类园9所,配置先进教学器材,招聘年轻教师充实农村学校,农村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优化。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题,是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南皮县按照“夯基础、提层次、优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做到软硬件同步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修医德、正医风、精医术、济民众”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医务人员医德建设和岗位培训,建立“医务人员品绩考核”、“患者满意度测评”等监督制度,促使医务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医德医风。同时,着眼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持续加大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投资3200多万元,对9所乡镇卫生院和217个村级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配备CT、B超等诊疗器械;投资1.7亿元,新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增床位400余个,购置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20多台套,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明显改善,诊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医院跻身全国优质县级医院先进行列。
南皮县县委书记贝军说:“接受扶贫资金和物资,就好像接受别人给的鱼,容易;增长脱贫致富本领,就如同学习捕鱼技术,不易。为帮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我们努力破除‘授之以鱼’的惯性思维和做法,从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致富本领入手,下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就业、创业难题。”立足于此,这个县以劳动就业服务局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群众技能培训,并结合县内企业用工需求,引导企业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训。2011年,共开办电气焊、汽车电工、机床操作、模具加工等技能培训班60多期,培训各类技工4000多人次,向县内企业和京津地区输送技工1.2万人,人均现金收入超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按照市场引导、帮扶创业的思路,鼓励有一定资金积累的群众兴办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小修理、小加工、小养殖等“十小”创业项目,全面落实小额贷款等帮扶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引导群众自主创业,发展“草根经济”。
南皮县县委、县政府时刻把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节减开支,精打细算,省下每一分钱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姓至上、民事为天”的执政理念。正因如此,这个欠发达县的“财政账本”上才写满了惠民利民的生动篇章,一个个民生工程才得以落地开花。
内容时间:2016-03-2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