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永丽通讯员李超)“我们兄弟俩自从在门口的‘小院’上班后,既能挣钱,又不耽误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陈小博和陈小硕是平乡县河古庙镇陈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俩和母亲一起加入村中陈保涛的“脱贫致富小院”,每天轮流一人留家照料植物人父亲,其他人过来做工,既打工挣到了钱、又照顾到了老人。
据平乡县扶贫办主任池庆瑞介绍,平乡县有78个贫困村,因病致贫的比较普遍。因此需要劳动强度低、易入门、离家近的就业岗位,而“脱贫致富小院”恰恰提供了居家挣钱模式。
平乡县是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以产业为依托,以就业为目的,通过实施手工业、电商等产业扶贫模式,由过去的“输血”向现在的“造血”转变,对贫困户就地开展产业就业扶贫,打造形成了一批“脱贫致富小院”,让贫困户开启居家挣钱模式。
日前,记者来到田付村乡后营村丁瑞霞经营的“脱贫致富小院”。醒目的门牌一侧是详尽的小院户主及贫困户信息。300多平方米的小院里,工人们在各自的区间忙碌不停。丁瑞霞经营的“小院”主要为周边的童车厂加工缝纫童车座套。“缝纫加工活可以外带,也可以在‘小院’里做。”丁瑞霞说,在小院里做工的有本村、周边村民30多人,其中有3个贫困户,每月能挣2000至3000块钱。
“‘脱贫致富小院’需符合‘三个必须’:必须有固定场所,经营者必须是贫困户或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必须无噪音、无污染。”平乡县农工委副书记霍新广说,对符合条件的“小院”进行规范管理。比如,对“小院”统一粉刷外墙,悬挂带有行业类别的标牌;统一内部分区识别,按原料、配货、生产等功能分区挂牌;统一信息公示,内墙张贴户主信息、就业贫困人员信息;统一规定要求,优先保障贫困人口就业、优先为贫困人口免费技能培训、优先保障贫困人口工资发放。
“县政府为‘小院’提供政策扶持,优先保障用水、用电及正常生产运作;帮办服务,优先帮办商标、环评手续等;为‘小院’经营者提供低息小额贷款;对‘小院’员工免费进行童车、儿童玩具、缝纫纺织等手工技能培训。”霍新广介绍。
目前,该县已建成“小院”1100余个,惠及贫困人口4500余人,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
内容时间: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