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县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南款香菇种植园区一片喜气洋洋,78户贫困群众喜获分红260万元。紫荆关镇南款村村民王爱星以2.5亩土地入股,获红利5.5万元。
2012年,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大会后,易县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了紫荆关食用菌产业片区建设项目。该片区涉及紫荆关、南城司、蔡家峪3个乡镇、52个村,总人口3.5万,其中贫困人口3.3万。
为确保香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该县探索建立了“1+6”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组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入社土地面积800多亩,入社农户136户。以4个龙头企业为基础组建的4个合作经济组织是“1+6”模式中的核心“1”。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群众以土地、人工入股。一方面群众由单打独斗变为合作经营,由打工者变成股东,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另一方面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六大服务项目是“1+6”模式中的羽翼“6”,即合作经济组织为所有股东提供“统一建棚、统一制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一条龙服务,引进现代化生产设施,长期聘请河北师范大学和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种植户需要哪项服务,可随时“点单”。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还推出了“零风险”市场保护价收购返利政策。有了这六项服务的保驾护航,有效破解了发展香菇产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实现了企业与群众的合作共赢。
为确保这些合作经济组织的良性发展,使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易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编制了《香菇产业发展规划》,优先解决龙头企业的融资问题;凝聚水利、电力、交通等行业部门之合力,破解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依托“1+6”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易县香菇产业初步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迸发出全新活力。
从2002年易县最早引进香菇至2011年,紫荆关地区香菇产业种植规模不足500万棒;2012年年初至2013年9月,不足两年时间,紫荆关片区香菇产业种植规模达到1500万棒,年收益近2亿元。
内容时间: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