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扶贫演出,还历历在目,演出中的脱贫故事深深感染了我,我和老伴儿有决心和信心力争今年脱贫。”近日,在明水县兴仁镇兴发村笤帚糜子种植合作社,潘秀丰信心十足地说。这是该县开展思想扶贫工作中的一幕。
扶贫容易扶志难。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避免扶贫“养懒汉、等靠要”等现象?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明水县将思想扶贫工作放在四大扶贫首位,坚持扶贫先扶志,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不甘贫困、自立自强精神品质,促其精神脱贫,克服“等、靠、要”思想。
潘秀丰是兴仁镇兴发村村民,他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较大,再加上缺少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日渐走上了下坡道,生活异常贫困,他也对生活丧失信心,在帮扶干部的思想工作感召下,他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去年,他和妻子到本村的笤帚糜子合作社打工,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思想工作是扶贫的先导。目前,全县各乡镇在显眼位置都设置了永久性思想脱贫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挂历、茶杯、围裙等各类宣传品。建立思想扶贫宣传队,加大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帮扶力度。还在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调频广播等媒体开设《脱贫攻坚》专题专栏,深入报道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自立自强自主脱贫的典型人物等思想扶贫典型事迹。
同时,全县上下围绕“菜单式”扶贫、“三线保障”、“三奖三带”,组织开展各种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鼓励激励带头脱贫、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正能量,疏导负能量,营造“脱贫光荣,劳动致富”的社会氛围。
内容时间: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