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南洞乡淇岭村柏岭山上的淇茂茶园迎来了新一轮的采收期。近年来,南洞乡通过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茶农参与的模式,让一度荒废的茶园重新焕发新绿。
走进茶园,百亩茶园茶香沁人心脾,几十名茶农正忙碌地穿梭在茶垄间,双手并用,熟练采摘着尖尖的嫩芽,整个茶园一派繁忙景象。茶农李细林特意为记者介绍采摘秋茶的注意事项。
南洞乡淇岭村茶农 李细林:茶叶就是要摘两叶一芯比较嫩,喝起来口感比较好,真的是要摘好点,摘好了老板可以卖钱,带动农户也能赚钱。
茶农们告诉记者,脚下的这片茶园蕴含着全村人的心血。2016年,为发动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倾力帮扶下,全村共同种下近400亩的茶园。在优沃的自然环境和茶农无微不至的管护下,茶树茁壮生长,然而由于缺少加工和销售渠道,茶园一度面临荒废的险境。
南洞乡淇岭村驻村工作队 宋进文:老百姓他们就是看到这个茶叶没人收,没人加工,怕这个茶叶销售不出,所以就不管了,他们每家每户还想把这个茶叶挖出来再种土种地。
淇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罗虎龙:当时我们这个茶园,农户把补贴拿到手了,拿到手以后,基本上没有人想管啦。草也不除了,枝也不剪了,整个茶园基本上都是荒废了
2019年3月,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协助下,村民罗虎龙、罗雄茂出资60万修建厂房、购置茶叶加工设备等成立汝城县淇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茶园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开始规模化生产, 于2020年3月汝城县淇岭茶业精细化加工厂建成并顺利投产。
淇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罗虎龙:后来我们就是按每亩300块钱一年,把茶园流转到我们合作社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同时吸纳茶农到我们基地来做事,每天80到120块钱一天。
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目前茶厂已经形成稳定的工艺技术,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两个品种。制成的茶叶清香醇厚、口感独特,冲泡出味快、留香久,被市场广为认可,并成功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一度被荒废的茶园也迎来了新生。
淇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罗虎龙:下一步,我们要积极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计划明年继续种植200亩(茶叶)面积,进一步推动基地规模化、加工规范化,还有产品标准化,要把我们淇岭这个茶叶品牌打造好。
傍晚时分,茶农们陆续采青回来,经过称重,合作社按采茶重量当天兑付工钱,望着失而复得的茶园,数着来之不易的钞票,辛苦了一天的茶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内容时间: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