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托起侗乡全面小康梦 ——通道侗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8  编辑:wangximing

怀化新闻网讯:2016年1月6日,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呈现在记者前面的,是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 年的7.6万人减少到2015 年的4.6万人,在政策返贫5万多人的情况下,累计减贫8万多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77%……

新年新气象。通道扶贫工作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出新内容。

该县从2002 年定为“国扶县”算起,走过了13 年的风雨扶贫路,收获了“8万多人稳定脱贫”的累累硕果。特别是近年来,通道推进农村水、路、电、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基础工程,累计解决3.3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和硬化村组公路550余公里等,依托生态优势,重点发展蔬菜种植、油茶、苗木、青钱柳、钩藤等种植业及山羊、肉兔等养殖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

通道既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也是一片发展的热土。一路走来,该县发展正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改为精准扶贫模式。向贫困宣战是该县扶贫工作首要之事,也是扶贫工作者真正让贫困者站立起来的点睛之笔。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寄语通道发展时说道:“到2020 年全县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与全省全市一同实现全面小康!我们相信到那时,一个生态秀美、经济富庶、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通道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精准发力结“穷亲”

冬日暖阳下,该县县溪镇晒口村低保户杨祥艳谈起10 月份家中来的特殊“亲人”仍然满怀感激:当天,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旭东上门与自己拉家常、交谈钩藤产业发展情况。这是通道实施精准扶贫干部结对帮扶行动以来,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访困问需、访贫问计的真实写照。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如期脱贫?该县把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列为扶贫开发“一号工程”,把产业化扶贫作为脱贫核心,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按照省委、市委关于“一进二访”工作的要求,通道于2015年10月初全面部署扶贫开发结对帮扶行动,动员全县上下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以“结穷亲、解民忧、促发展”为主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好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让贫困群众有后盾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发展产业有奔头、脱贫致富有希望。

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结对帮扶活动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结对帮扶人员每半年至少要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一次;通过争取项目、社会捐助、金融扶贫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筹集不少于300 元的帮扶资金或物资;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帮助贫困户寻找一条致富门路;每半年至少到贫困户家里劳动一次。结对帮扶情况将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层层追究责任。

据悉,通道实施县、乡、村三级干部结对帮扶行动,按照处级干部每人5 户、科级干部每人4户、一般干部职工每人3户、两委员一代表和村干部每人1户的原则把贫困户核算到了每个单位,全县贫困家庭有了结对“亲人”。

旅游扶贫富乡民

“如果没有万佛山旅游景区开发,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变生活状况。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是景区,每年靠农家乐店增收在10 万元以上!”通道临口镇太坪岩村“四里茶堂”农家乐老板郑志泽喜形于色。

如何让贫困群众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是摆在全县上下最大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该县提出“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奋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旅游“业态提升、景区提质、服务提效、营销提速”,推进“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步伐,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走出一条以旅游为引领的脱贫致富发展之路。

万佛山、锦绣独岩、龙底河漂流、百里侗文化长廊……这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地方,现已成为着名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成倍数增长的游客涌进,打开了贫困农民的致富路。

坪坦村是一个远近赫赫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实施民俗风情、侗寨风貌游,每年吸引游客达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这个一直被贫穷压得难以透气的侗寨,在转念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牙屯堡镇是“国宝”侗锦织造的一个重点镇,依托旅游扶贫政策,大力发展侗锦织造产业。目前全镇侗锦织造有300余户,创收达280余万元。

为切实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该县还依托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蔬菜基地建设与美丽田园相融合,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区,让游客真正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品味劳动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

“和前两年比,我们能有这么好的生意,得益于旁边的蔬菜产业园,餐饮生意足足好了一倍。”临口镇农家乐老板粟泷增乐呵呵说。该县像老粟一样的农家乐大约120余家,每年户均创收达10余万元。

伴随着旅游业的声名鹊起,旅游商品更是供不应求。“牛百岁”系列奶制品、“有嚼头”腌制系列、“润福佳”七彩泡椒风味小吃、“源田生”芥兰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了游客争买的俏货, 每年仅特色农产品为农户人均增收280元。

据悉,为加快旅游扶贫的步伐,该县投入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农业科技园等项目资金达26.37亿元。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8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2.9亿元。

走出致富特色路

“搭帮县里实施的产业扶贫政策,我种植钩藤300亩,现在每年得纯利达80余万元。”通道晒口库区钩藤种植大户曹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说。

这是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系列脱贫致富新模式。

红香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苗木2400亩,惠及本村265 户村民,覆盖全县10 多个乡镇,其苗木远销福建、两广、云贵等地。依托专业合作社,该县采取“合作社+ 贫困户”等方式,整合集聚分散土地、闲置资源和扶贫资金等,推动实现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股权化。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建立“政府扶助、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三位一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扶持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实现“企业获利、农民致富”的双赢结果。菁芜州镇水南等村,引进企业投资九层岭茶场,实行“企业投资建场、农户分片承包”,帮助100多村民就近创业就业。

对生活在高寒山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申遗侗寨保护区等地区的贫困人群,通道结合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等举措,进行生态移民,帮助他们“挪穷窝”、“建金窝”。

“要不是县移民局请专家帮我传授水产养殖知识,我现在不可能发展到60口网箱养鱼。” 采访中,晒口库区网箱养鱼户邓世友很是感激地说。老邓以养殖黄刺骨、鲤鱼、草鱼等品种为主,每年靠养鱼增收达60余万。与邓世友一样靠养鱼致富的移民户达30余户,增收达680余万元。晒口库区通过生态移民和库区养鱼成功实现脱贫。

回顾过往,成果丰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道扶贫攻坚新一轮号角又已吹响。下一步,该县将坚持以贫困人口、贫困村为基本对象,以精准扶贫为主战场,以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收入为主线,吹起“奋战五年,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冲锋号,打响精准扶贫到户到人攻坚战。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制定脱掉“国贫帽”、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内容时间:2016-04-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