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的通道实践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8  编辑:崔月

参与                    

                                                                                                                                                                                   

近日,在湖南省委统战部的号召下,湖南绿佰珍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到通道县万佛山镇流源村,给村民培训专业种植药材技术,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与村民共商产业发展致富之路。

据悉,在扶贫政策下,流源村18岁至60岁的贫困人员,只需花费每亩20%的生产成本便可种植,初步计算亩产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湖南绿佰珍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说:“我们努力通过合作社创立品牌,品牌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做到产业扶贫的规模化和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据吴向东介绍,2016年初,绿佰珍公司免费向受助贫困农户提供了每亩价值1500元种子育苗,拟计划投入4000多万元,扶植2000多个贫困户种植中药材。

随后,吴向东在通道县扶贫基地完善了“公司+农户+销售”的合作模式。企业和农户通过依法依规签订合同、政府全程监督的模式,建立规范、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企业创品牌,品牌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做到企业和农户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农户按照合同要求,在公司指导下种植中药材,公司将在政府扶持下给予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

为帮助通道县整体脱贫,作为精准扶贫联系单位的湖南省委统战部,启动了省直统战系统支持通道县精准脱贫的工作,提出了帮助通道县力争2018年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

在湖南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通道县形成了“旅游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电商扶贫、委托扶贫”四大扶贫模式。

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全县已经建成星级饭店4家,正在建设四星级以上饭店3家;建成星级农庄11家、旅游侗寨17个、特色侗家乐旅馆45家、休闲农业体验基地10余万亩,直接带动2000余贫困户1万余人参与旅游开发和景区经营,为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该县争取到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10.72亿元,围绕生态移民、库区移民,推进分散插花式安置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景区集中安置等易地搬迁模式,解决了141户贫困户、35户扶贫搬迁户、106户危改户的住房问题。

在省委统战部协调下,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电商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电商带动,让扶贫搭上电商快车,让群众在“互联网+扶贫”中增收。该县已成为全省电商扶贫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通道县还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委托扶贫”新模式,以铁皮石斛、蔬菜等优势产业项目为载体,委托企业对贫困户进行帮扶。通过扶贫资金入股,1200余贫困户有“分红”;通过土地流转,4000多贫困户有租金和劳务收入;通过土地入股等,发展青钱柳等基地2000余亩,带动贫困户3000余人。

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杨秀芳介绍,围绕旅游产业,通道全力推进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55个,通过发展果蔬、苗木、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今年全县可脱贫1万人以上。

                       

内容时间:2016-12-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