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来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每年收入60多万元,简直想都不敢想!”4月2日,记者参加恩施市融媒体走进贫困村活动,在太阳河乡茅湖淌村遇到养猪能人刘绪友时,他激动地说。
走进刘绪友家中,发现墙上贴满了奖状。全州“脱贫攻坚榜样”“十佳文明太阳人”“精准扶贫优秀市场主体”等荣誉,映入眼帘。
“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全靠‘尖刀班’和乡政府支持我发展黑猪产业。”刘绪友告诉记者,他曾经生活过得十分窘迫,父母双双瘫痪在床,两个孩子要上学读书,无固定收入来源维持生计,整天愁眉苦脸。
“‘尖刀班’和乡政府不仅为我争取贴息贷款,还为我协调解决了水电路和圈舍场地问题,对我的帮助无微不至。”刘绪友说,在“尖刀班”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截至目前,已发展黑猪800多头,除掉一切成本开支,每年纯赚60多万元,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4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这是茅湖淌村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
说起茅湖淌村的产业,曾一度让人摇头叹息。该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是该市1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该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不理想,没有支柱型产业和主导型产业,脱贫致富缺乏产业支撑。
如何让一个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发展,要依托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理念,向特色、向优质要竞争力,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引进市场主体,引导老百姓参与,将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上。”州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向前进调研时,对联系单位恩施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恩施中心支公司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发展的‘先手棋’,打通产业发展的通道,让交通内联外畅。”“尖刀班”班长陈桂清说。
饮水困难是茅湖淌村的最大制约因素,“尖刀班”把解决饮水困难作为提升基础设施的“牛鼻子”来抓。“尖刀班”和村委会一班人通过实地踏勘,探查出60余处水源点,走访倾听400余户群众意见,反复论证确定水厂位置、管网路径、后续管理方案。最终,争取到642万元修建了2个水厂,整修3座水池,修建12口小水窖,让全村597户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大力实施产业路通畅工程。群众种植的药材、油茶、土豆、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养殖的本地黑猪、本地黄牛、土鸡、羊等转运十分艰难,产品出不去,严重制约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尖刀班”通过实地勘查和反复研究,广泛动员群众自愿筹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地。2018年硬化通畅公路、产业路11.2公里,今年将继续硬化18公里,为茅湖淌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扫清了障碍。
此外,电信、移动、联通、供电等行业部门现场勘查并制定了通信网络和电力提档升级方案,茅湖淌村全力协调配合,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足够保障,茅湖淌村与外界的市场信息沟通更加快捷通畅。
“茅湖淌村产业发展之所以逐步有起色,还得益于‘尖刀班’积极争取各种政策和引进市场主体,让我们发展产业有了足够保障。”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家军感慨地说。
“尖刀班”紧密结合全村产业发展实际,出台了《茅湖淌村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使用方案》,将争取到的13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送种苗、送化肥、送技术“三送”方式,发展黑猪、中药材等产业,把贫困户链接到产业上来,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和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种植引入市场主体。成功引入了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海王药业集团等企业,组织该村7个专业合作社链接18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实行成本共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两家企业已与村集体及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专业合作社与50%农户签订了产业合作协议。
基础设施改善了,政策资金到位了,市场主体激活了,产业带动起来了,农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了。2018年,该村生猪出栏1500头,产值达225万元;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2家、养牛农户20户,产值达400万元;发展土鸡5000只、山羊2000只;发展药材800亩、油茶1500亩、烤烟1300亩,产值达520万元,整个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内容时间:2019-04-0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