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屋脊”神农架,被誉为北纬31°上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达91.1%,保护区内更是高达96%,自1970年建区以来,神农架实现了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而早年粗放发展阶段造成的“天窗”和“伤疤”也亟待修复。
为了灭“天窗” 、补“伤疤”、美“面容”,神农架按照“一年出亮点、两年见成效、三年全绿化”的总体目标,以整村推进的方式,计划2018年基本修复林中空地和因修路、开矿、采石等破坏的山体,到2020年实现林区“通道边、村庄边、沟渠边、田地边、房屋边”全面绿化,森林城镇全面达标,绿色示范村达90%以上,公路绿化率达90%;旅游线生态景观带基本形成;矿山、退化林得到全面修复治理;主干线可视范围内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面退耕还林;校园更加美化;珍惜珍贵物种种质资源库基本建成。
林区各乡镇要整合资金,每年从“五个三”建设资金中拿出至少五分之一用于“三绿”工程建设。林业管理局在每个乡镇确定一个村作为示范点推动建设,提供苗木和技术服务。在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本土专家及群众意见,因地制宜推广景观、药用、蜜源兼用型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农户可免费领取苗木种植,苗木成活,收益归农民所有;苗木死亡,则从农户的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中扣除相应苗木费用,直到栽活为止,以此鼓励全民植树护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在实施“三绿”工程推进会上,林区党委常委、林管局局长王兴林要求,一是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全面落实“三绿”工程建设任务;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认领,谁管理”的原则,主动认领任务;三是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包括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国家公园范围内、矿业以及国有林场范围内的“天窗”、补“伤疤”、美“面容”,四旁植树、整村推进,树栽满河边、路边、村边,达到出门就见花,伸手能摘果,并结合到退耕还林工程,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做到应退尽退,同时支持各乡镇、林场加大次生林改造成生态林,加大对乡土树种的速生苗圃建设;四是要创新机制,完善方案。林管局造林科要结合各乡镇、区直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拿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同时“三绿”工程要与“十百千”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结合起来,要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要与退耕还林工程结合起来,要与林区推行的河长制结合起来,要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要与基地造林相结合;五是统筹资金,量力而行,全面调动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变“被动植树到我要植树”。林业部门要加大植树造林的指导,搞好服务。
林管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冉超主持会议,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贾国华,各乡镇、区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省林业厅)
内容时间:2018-03-2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